法言

作品数:291被引量:9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兵徐菲张焕新隋秀竹王博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广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模仿与超越:扬雄经学思想论析--以《法言》为中心
《社科纵横》2022年第1期140-147,共8页郭海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关学哲学建构的经学基础与创新价值研究”(17BZX065)。
扬雄是西汉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与经学家。他身处经学兴盛但又今、古文经纷争不息的“经学昌明时代”,因政治、著作等因素被后世忽略了其学术贡献。以两汉今、古文经学的差异为考察背景,分析《法言》大胆采用模仿经典形式背后的撰述动机,...
关键词:扬雄 《法言》 模仿 经学思想 
扬雄《法言》的人物批评与西汉儒学
《天府新论》2021年第4期52-62,共11页侯文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语录类文献整理与儒家话语体系建构及传承的研究”(编号:20&ZD265)的阶段性成果。
扬雄《法言》对历史人物多有批评,扬雄本人的思想借以呈现。以孟子、屈原、伏羲的相关批评为线索,可以看到,扬雄重视孟子提出的“孔子之道”及其“辟杨墨”之功。扬雄推尊孟子,表明其澄清并彰明“孔子之道”的价值理念。扬雄重“智”,...
关键词:扬雄 《法言》 人物批评 西汉儒学 
荐先济幽 祈福禳灾——刘门法言坛研究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9年第1期298-307,共10页杜阳光 刘雅萍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巴蜀道教历史研究”(批准号:12CZJ013)阶段性成果.
法言坛是清末以来成都地区最有名的民间道坛,由著名学者刘沅和其弟子所创立。刘沅早年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与道教结有深缘,他与弟子搜集道教科仪文献汇编校成《法言会纂》一书,成为法言坛科仪活动的教材。法言坛在法事科仪方面,一方面进...
关键词:法言坛 刘沅 科仪 荐先济幽 
“壮夫不为”与“不讽则劝”——扬雄对汉赋理论的改造与两汉之际文学批评思想的定型被引量:1
《铜仁学院学报》2018年第7期25-30,共6页孙少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魏六朝集部文献集成"(13ZDS109)
《史记》《汉书》与扬雄《法言》记载,扬雄对汉赋的批评有两种认识,一个是"壮夫不为",一个是"劝百风一"或"不讽则劝"。前者是说扬雄悔其"少作"及"风少劝多"之赋,后者是说扬雄以为赋的本质应该是以"讽谏"为主,而"劝"成分的增加,改变了赋...
关键词:扬雄 《法言》 劝百风一 壮夫不为 理论改造 
杨雄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法言》为中心被引量:1
《衡水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42-47,共6页宋冬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ZX067)
杨雄以孟子的后继者自居,仿效孟子辟杨拒墨,对西汉后期兴起的诸子学说进行了批判,认为诸子学说和儒家学说是不相容的,如果任由诸子学说发展而不加以制止,必定会使人不明是非,偏离正道。杨雄论人性,试图调和孟、荀之说,主张"人之性也,善...
关键词:杨雄 《法言》 孟子思想 人性论 中和思想 
千锤百炼铸精品 字斟句酌惠学林——评中华书局本《广雅疏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年第1期107-112,F0003,共7页董志翘 李彬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史语料库建设研究"(10&ZD117)
《广雅》是三国魏时张揖仿照《尔雅》体例,增补《尔雅》而成的一部训诂学名著,该书广搜群经故训,“其自《易》、《书》、《诗》、《三礼》、《三传》经师之训,《论语》、《孟子》、《鸿烈》、《法言》之注,《楚辞》、《汉赋》之解...
关键词:中华书局本 精品 《尔雅》 《广雅》 《三礼》 《论语》 《孟子》 《法言》 
《法言会纂》的版本、结构及与“刘门”的关系
《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4期78-82,共5页徐菲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4CZJ011);郑州轻工业学院2013年度博士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4GZQN19)成果
《法言会纂》是清代中叶四川地区的一部简明斋醮科仪著作,其内容主要是对斋醮仪式和文本的重订和规范。本文试图理清此书现存的版本、结构和作者,并且阐述了《法言会纂》此书与四川"刘门"的关系。
关键词:《法言会纂》 版本 结构 刘门 
《法言会纂》戒律的内容及其思想内涵
《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第7期107-111,共5页徐菲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ZJ011);郑州轻工业学院2013年度博士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戒律是宗教仪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道光年间成书的《法言会纂》作为科仪用书一直在四川等地流传,此书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民间禁忌和某些宗教的戒律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戒律。本文着重从《槐轩入门条戒》、《法言会纂》以及《...
关键词:《法言会纂》 戒律 思想内涵 
法治救国论与中国近代法律史学嬗变被引量:1
《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86-89,共4页张雷 
国家社科基金"20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CZS002);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社会转型与20世纪中国法律史学"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GS-155)
清末民初之际,甲午海战失败、列强废除领事裁判权的期许及国外成功案例的促动,激发了法治救国论的高涨。尽管论者在如何变法的途径中存在歧义,但他们均谨守斟酌古今与中外通行的修律原则,决定了当时人们在法律观念上保有浓厚的历史主义...
关键词:法治救国论 更法言变 法律史学 法律古籍整理 史观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