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文学

作品数:364被引量:32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樊星刘复生毕光明许子东韩蕊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新时期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红”与“一创”的拼贴--重读茹志鹃的《百合花》与《剪辑错了的故事》被引量:3
《南方文坛》2021年第5期66-69,共4页许子东 
在读1979年的短篇《剪辑错了的故事》之前,我们需要先读茹志鹃1958年发表的《百合花》。两篇都是她的代表作,风格迥异,一篇是红色经典,抒情、崇高、纯洁;一篇是反思文学,"意识流"、尖锐、犀利。放在一起重读,很能显示"十七年文学"与"新...
关键词:茹志鹃 新时期文学 反思文学 《百合花》 红色经典 十七年文学 梁斌 风格迥异 
文学的魅力与事外远致——钱谷融的人学思想与审美实践
《文艺争鸣》2020年第8期28-33,共6页王雪瑛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与中国当代社会的深刻变化休戚相关,中国当代文学的结构由"十七年文学""文革时期文学""新时期文学"这几个重要段落构成。回望当代文学7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感受到这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70年。特别是20世纪七...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新写实主义 中国当代社会 新时期文学 反思文学 寻根文学 先锋文学 文学形态 
伤痕、反思文学中反面人物塑造的几点变化
《长城》2016年第6期130-133,共4页王琪琪 
在新时期文学初期(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这一组对立的概念仍然是文学作品中必要的设定。但与“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中反面人物的塑造有所不同.这一时期的文学中,不再将正、反二者的矛盾和冲突置于中心位置...
关键词:反思文学 伤痕文学 人物塑造 “十七年”文学 反面人物 新时期文学 文学作品 正面人物 
“革命”的哀歌——重读韩少功《西望茅草地》
《创作与评论》2015年第24期51-55,共5页于慧芬 
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创作发表于新时期文学由“伤痕文学”向“反思文学”过渡的阶段。但是,这篇小说既说不上是伤痕小说,因为它“话语讲述的年代”不是多数伤痕小说所控诉的“文革”;也跟多数反思小说存在意向性上的不同,
关键词:韩少功 “革命” 草地 重读 哀歌 “反思文学” 伤痕小说 新时期文学 
文学反思与话语认同的焦虑
《文学评论丛刊》2014年第2期93-101,共9页江腊生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时期文学的焦虑叙事研究”(项目编号:09YJA751039)阶段性成果.
如果说伤痕文学重在伤痕记忆与历史遗忘的焦虑中倾泻痛苦和伤痕抚摸,那么反思文学则在历史反思与政治认同的纠结中争取个性书写的合法化。经过伤痕文学短暂的哭诉和抚摸之后,新时期文学开始冷静下来,逐步展开从历史、人性等层面的反...
关键词:文学反思 焦虑 伤痕文学 话语 新时期文学 政治认同 反思文学 历史 
唁电
《朔方》2014年第11期5-5,共1页
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对张贤亮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向张贤亮同志的亲属致以诚挚的慰问。 张贤亮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反思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为我国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灵与...
关键词:《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我的菩提树》 “反思文学” 《河的子孙》 优秀作品 新时期文学 《青春期》 《灵与肉》 
新时期文学和电影作品中文学性的变化研究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第03X期15-16,共2页王金柱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大众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纷纷转向影视作品,以文字为表述语言的文学作品逐渐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魅力,但蕴藏在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性却运用到了电影制作中,尤其是在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成的电影中。研究文学性在...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 电影作品 作品改编 文学作品 小说形式 大众审美 严歌苓 反思文学 寻根文学 先锋文学 
先锋文学的辉煌与没落
《上海采风》2013年第12期86-87,共2页张闳 
先锋文学勃兴于1980年代中期,绝非偶然。自1970年代末期开始的所谓“新时期文学”,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在政治立场、社会功能、价值论诸方面,与文革的“样板文艺”分道扬镳,但在话语方式上,二者相去不远。旧的意识形...
关键词:先锋文学 没落 话语方式 新时期文学 80年代 70年代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从新时期文学现象看《巩乃斯的马》的主题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1年第11期95-96,共2页李晖 
文学作品总是会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承载相应的历史内容。本文从新时期文学的时代特征及文学潮流出发,探讨了《巩乃斯的马》一文的社会历史内涵,以及作品与特定文学时代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寻根文学 
写作三十年回顾被引量:2
《青岛文学》2011年第1期4-11,共8页尤凤伟 
家在汉河边尤家泊子位于胶东半岛中部,昆嵛山与渤海之间,世代生活着和睦相处的尤、毕两姓人村东头有一条河,村里人叫它东河。前不久看到一本新版半岛地图册,方知此河的"官名"叫汉河。一条不起眼的小河却叫了如此大气的名号,实在让人叹...
关键词:小说写作 三十年 文学作品 上海文学 新时期文学 作家 反思文学 十七年文学 毛泽东 土改运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