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生成

作品数:23被引量:5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邓琳君汪明亮张远煌吴大华高艳青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公民与法(法学版)》《当代青年研究》《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中国监狱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浙江省法学会法学研究一般课题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年女性犯罪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当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5期97-111,124,共16页徐菲 
青年女性犯罪是行动者主体因素与情境风险因素耦合交互的结果。以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剖析青年女性犯罪的生成机制,能更好地触及犯罪本质。文章综合运用SPSS和AMOS分析工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我国青年女性的低自我控制能力、性虐待...
关键词:青年女性犯罪 犯罪因素 犯罪生成 实证研究 
新型网络犯罪专题研究
《人民法治》2023年第7期48-49,共2页孙道萃 左袖阳 王华伟 程啸 韩旭至 郑智航 
从传统犯罪到网络犯罪:业务犯罪的法理与立法反思我国对涉业务犯罪采取碎片式的分散立法,并“寄宿”在有关不正当竞争犯罪体系内。依托关联罪名进行扩张解释的应急路径已暴露出理论薄弱、立法供给不足等问题。应确立狭义的业务与业务犯...
关键词:犯罪概念 行刑衔接 传统犯罪 立法需求 扩张解释 解释路径 犯罪生成 反不正当竞争 
大学生涉“两卡”犯罪生成机制及治理对策——基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实证考察被引量:13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62-70,共9页王枫梧 
浙江省法学会课题“新型网络犯罪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2021NB08);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技术侦查证据使用与排除问题研究”(2017LLYJZJST042)。
当前,大学生涉“两卡”犯罪呈高发态势,社会危害性明显。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实证考察表明,此类犯罪具有犯罪主体年轻化、犯罪手段多元化、行为方式组织化、刑事处罚轻缓化等显著特征。大学生涉“两卡”犯罪有其独特的犯罪生成逻...
关键词:“两卡”犯罪 犯罪生成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基于犯罪经济学视角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生成逻辑与治理进路被引量:11
《食品与机械》2020年第10期59-64,共6页孟强 李春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8YFC1602700,2018YFC1602701)。
针对目前中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高发的原因主要在于犯罪收益巨大而成本甚微,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从轻"惩处的司法现状,通过犯罪经济学模型的分析框架,对2019年无讼网数据进行法律实证研究,指出应着力提高犯罪直接成本,预期惩罚成本和定罪...
关键词:犯罪经济学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成本—收益模型 博弈论 治理 
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生成路径研究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48-52,共5页刘彬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职业生涯管理的民警组织公民行为引导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046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特征研究》(项目编号:2019SJZDA030);“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苏政办发[2011]137号);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333”工程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通讯网络诈骗的高发、频发态势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秩序,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从犯罪动机、犯罪机会及犯罪控制出发,剖析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生成路径,对于犯罪预防可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通讯网络诈骗 犯罪动机 犯罪机会 犯罪控制 
司法反应:毒品犯罪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公安机关执法切入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52-58,共7页揭萍 汪晨 
2015—2016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项目“浙江省合成毒品消费与供给关系实证——基于GIS技术的毒品犯罪防控模式构建”(编号:2016QN046)。
公安执法的方式、途径、态度对毒品犯罪的生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公安禁毒工作考核项目的设定或有违基本的经济规律或自相矛盾,运动式禁毒行动存在着人为增多毒品犯罪的风险。毒品案件侦查"经营"的迷局和秘密侦查手段的运用难免...
关键词:毒品犯罪 公安执法 秘密侦查 
城市本地籍未成年人犯罪生成及遏制实证分析被引量: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03-113,187,共12页王瑞山 
城市本地籍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文化水平、生活状态、家庭情况、犯罪类型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城市流动犯罪未成年人的特征,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本地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要从生发因素和遏制因素两方面分析。其中,生发因素包括不正确的价值...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遏制理论 犯罪原因 犯罪预防 
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生成中的情境分析被引量:2
《净月学刊》2017年第5期20-26,共7页操宏均 
在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生成中,从腐败犯罪动机的产生到犯罪行为的实施,并非行为人单方面作恶的结果,其间还存在企业组织在与民营企业家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利于腐败犯罪动机外化的犯罪情境的刺激。这一犯罪情境的形成不仅与各种具体的...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 犯罪生成 犯罪情境 犯罪动机 
社会转型下校园犯罪的生成及预防教育的适应被引量:2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33-36,共4页杨晓培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2年度课题"社会转型下校园犯罪预防教育的适应研究";编号:12YB205
当前,校园犯罪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校园个体教育的不科学及缺陷性的社会化增强,校园犯罪问题凸显。在此背景下,对校园犯罪的生成机理和预防教育的适应性研究,将益于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
关键词:社会转型 校园犯罪 预防教育 犯罪生成 适应 
传统与转型:甘青藏民族地区犯罪生成机理研究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1期288-289,共2页刘慧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甘青藏等民族地区犯罪治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BFX036);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创新社会管理语境中的犯罪控制研究>(项目编号:1204-04)之阶段性成果
在社会变迁中,甘青藏民族地区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信仰、生产(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和习俗等历史惯性与现实张力,使得致罪因素愈加复杂,罪因结构扑朔迷离。对犯罪生成机理的条分缕析,乃寻求犯罪治理之道的基础。
关键词:民族地区 犯罪机理 社会转型 信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