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损伤性取样

作品数:30被引量:259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中来张志敏李晟李晟蒙世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经济动物学报》《遗传》《四川动物》《生物过程》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藏狐的食物组成及其季节差异被引量:3
《兽类学报》2023年第4期398-411,共14页郑佳鑫 左清秋 王刚 韦旭 翁晓东 王正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944,31470488,32071529)。
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食物链高端的捕食者,藏狐(Vulpes ferrilata)的食物组成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该物种与当地潜在被捕食物种之间的种间关系,同时对于了解其生态适应策略及捕食食物链介导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传播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
关键词:藏狐 食性分析 季节性差异 非损伤性取样 DNA宏条形码技术 
两种分析方法在豹猫食物构成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3
《兽类学报》2023年第1期50-58,共9页滕扬 盖立新 李建 房新民 杨南 鲍伟东 
北京市科技计划(Z181100005318004)。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作为北京地区的顶级食肉动物,对于维持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对于捕食动物食物构成研究,较为简便的方法是粪样内容物检视法,而粪样残余物DNA鉴定技术具有更为准确细致的优势,...
关键词:豹猫 非损伤性取样 DNA宏条形码 粪样内容物分析法 食物组成 
中国大鲵非损害性DNA取样及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动物学杂志》2022年第5期641-652,共12页王金秀 兰香英 罗庆华 邓克国 梁志强 蒋万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2060128,32060238);湖南省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项目(2020RC3057);质兰基金会项目(No.2020040371B);吉首大学生态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及研究生校级课题(No.Jdy20086,DNGC2012,DNGC2021)。
基于DNA分子的研究方法在物种分类及系统学、生态遗传学、保护生物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但针对动物DNA取样方法的比较研究整体上较为缺乏。动物DNA取样要在对实验对象造成最小化影响和获得满足研究需要的DNA之间保持平衡,这需要不断探索...
关键词:非损害性取样 非损伤性取样 DNA提取方法 中国大鲵 水生动物 
非损伤性取样样品中富集宿主DNA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兽类学报》2021年第3期284-295,共12页王李玲 胡靖扬 匡卫民 于黎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KC10120020);云南省科技厅-云南大学联合基金(2018FY001-009)。
非损伤性取样被广泛应用在动物保护遗传学、分子生态学和分子进化等研究领域。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基因组学时代的到来,如何从非损伤性取样样品中获取能够用于进行基因组测序的高质量DNA是研究者面临的难题。本文总结和比较了非...
关键词:非损伤性取样 宿主DNA富集 粪便DNA 古DNA 杂交捕获 MBD富集 
基于DNA条形码分析大鸨繁殖期动物性食物被引量:6
《动物学杂志》2021年第3期405-416,共12页刘刚 李皓 吴自有 李惠鑫 文菀玉 周景英 魏秀宏 岳伟 白洁 钱英 龚明昊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o.CAFYBB2018QB01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青年专家“走出去”计划项目(No.CAFYBB2017ZF006)。
动物性食物是满足繁殖期大鸨(Otistarda)能量和营养需求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传统食性分析手段的局限性,大鸨繁殖期的动物性食物组成目前还不清楚,不同繁殖地大鸨的食性差异还有待研究。高通量测序应用于食性分析,具有工作量小、数据量...
关键词:大鸨 DNA条形码 食性分析 非损伤性取样 高通量测序 食性多样性 
高效非损伤性扇贝DNA提取方法的建立及效果评价被引量:1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5期24-31,共8页张天琦 刘平平 吕佳 马岑 黄晓文 张嘉俊 王师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84100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ZR2018ZA0748)资助。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经济的非损伤性扇贝DNA提取方法,在不影响扇贝个体生存状态的前提下,采用擦拭法和室温裂解相结合的方式在20 min内即可获得个体基因组DNA。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
关键词:扇贝 非损伤性取样 DNA提取 基因分型 
基于分子宏条形码分析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豹的食性被引量:19
《生物多样性》2019年第9期960-969,共10页陆琪 胡强 施小刚 金森龙 李晟 姚蒙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SJ01.1718)
作为中亚和青藏高原山地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雪豹(Panthera uncia)对于维持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了解雪豹的食性组成和变化对于理解其生态系统功能和物种间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以往的雪豹食性分析多基于对其粪...
关键词:雪豹(Panthera uncia) 非损伤性取样 高通量测序 分子条形码 食性分析 邛崃山脉 
基于粪便DNA及宏条形码技术的食肉动物快速调查及食性分析被引量:40
《生物多样性》2019年第5期543-556,共14页邵昕宁 宋大昭 黄巧雯 李晟 姚蒙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大型食肉动物对于稳定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猎杀、人类活动干扰以及病原体的传播,大型食肉动物生存正面临严重威胁,多种食肉动物地理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大幅度...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编目 兽类调查 非损伤性取样 DNA条形码 食物网 
粪便DNA分析技术在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机遇与挑战被引量:15
《兽类学报》2018年第3期235-246,共12页单磊 胡义波 魏辅文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3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386)
随着粪便DNA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特别是野生动物的遗传状况评估研究。粪便DNA的获取可以在不干扰,甚至无需观察到动物本身的情况下展开,因此避免了取样活动可能给野生动物带来的干扰或伤害...
关键词:粪便DNA 非损伤性取样 野生动物 分子生态学 微卫星分型 
内分泌学分析法在圈养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野生动物学报》2017年第3期524-528,共5页卫泽珍 崔媛媛 
动物园等迁地保护机构承载着珍稀野生物种保护和科学繁殖的重任,合理保障圈养野生动物的繁殖成功率,关注动物在饲养环境下的应激水平及福利状态,是动物园动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动物学研究中将宏观行为...
关键词:内分泌 繁殖 应激 动物园 非损伤性取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