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系统

作品数:1193被引量:5671H指数:3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郝家胜周开亚杨群图力古尔张亚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生物多样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分类学中的方法论小叙
《生物多样性》2025年第2期1-9,共9页洪德元 
我从事分类学研究60年,从《中国植物志》到世界专著性研究,受到国内外的肯定。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完善而合理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分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几乎所有学科,其中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遗传学、分子...
关键词:分类 物种界定 方法 野外考察 统计分析 分子系统发生 芍药属 桔梗科 
植物生命之树重建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被引量:6
《生物多样性》2020年第2期176-188,共13页王伟 刘阳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B类(XDB3103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0233,31770231,31470315).
生命之树的概念源自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但利用分子数据重建植物生命之树的研究则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兴起。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分析方法和计算能力的快速发展,植物生命之树重建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首先概述了当前以...
关键词:分子系统学 系统发育基因组学 形态学 超大树 生命之树 
中国沿海洛氏角毛藻复合群的多样性组成及地理分布被引量:3
《生物多样性》2019年第2期149-158,共10页陈作艺 许晓静 朱素英 翟梦怡 李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0205);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FY100200)
洛氏角毛藻复合群(Chaetoceros lorenzianus complex)指具有与洛氏角毛藻相似形态学特征的物种集合,它们广泛分布于全球近岸水域。近年国际上关于该复合群的分类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而我国相关研究仍较为滞后。为了弄清我国沿海洛氏角毛...
关键词:洛氏角毛藻复合群 物种多样性 形态学 分子系统学 休眠孢子 中国沿海 
海南岛苦苣苔科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与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11
《生物多样性》2017年第8期807-815,共9页凌少军 孟千万 唐亮 任明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61010;31670230);海南大学科研启动经费(kyqd1613)
岛屿是开展生物区系与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大陆性岛屿,地处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和马来西亚亚区交界地带,物种来源与迁移历史十分复杂。本文首先分析了海南岛苦苣苔科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格局,然后...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特有种 地理分布 物种迁移 分子系统 
小腔游仆虫形态学、个体发育与分子系统学研究被引量:1
《生物多样性》2017年第5期549-560,共12页张雪 王玉蕊 樊阳波 罗晓甜 胡晓钟 高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30077;31572230)
游仆类是纤毛虫中进化最为复杂和高等的一大类群,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游仆类的多样性,本研究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和银浸法染色技术对采自青岛小西湖的小腔游仆虫(Euplotes aediculatus)的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并在完...
关键词:纤毛虫 小腔游仆虫 形态学 细胞发生 系统学 核糖体小亚基基因(SSU rDNA) 
被子植物APG分类系统评论被引量:17
《生物多样性》2017年第4期418-426,共9页王伟 张晓霞 陈之端 路安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315;3159082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954100);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专项
随着植物分子系统学的兴起,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组提出了基于DNA证据的被子植物在目、科分类阶元上的分类系统,简称APG系统。本文简要概括了APG系统的主要成就:(1)验证了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可...
关键词:被子植物 分子系统学 分类 形态学 单系 共衍征 
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64
《生物多样性》2017年第2期111-122,共12页孙航 邓涛 陈永生 周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1590823);中科院战略性B类先导科技专项(XDB03030106)
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在植物区系的调查、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和研究、植物区系分区以及区域植物区系的分析等方面有了丰富的研究积累。但这些研究绝大部分是利用传统方法对植物物种或分类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此仍处于对区系现象的认识和...
关键词:植物区系地理 区系调查 学科交叉 生态学 分子系统学 生物地理学 大数据 
中国西北干旱区和中亚植物区系地理研究被引量:7
《生物多样性》2017年第2期147-155,共9页张明理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14CB954201);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项目(ZSSD-012)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西北干旱区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历史,其中植物区系和科属地理两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1980年代以后。西北干旱区作为中亚干旱区的东部,今后应该拓展到西部的前苏联中亚五国,在一个自然地理区域的基础上开展区系地理研...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 中亚 区系 分子系统发育 
植物DNA条形码研究展望被引量:18
《生物多样性》2015年第3期297-298,共2页李德铢 曾春霞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CB954100)
物种的鉴定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石之一。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年之际,加拿大学者提出了通过DNA条形码,即标准化的、较短的DNA序列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动议(Hebert et al.,2003)。经过12年的发展,DNA条形码已成为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植物DNA 条形码 DNA双螺旋结构 生物多样性 展望 分子系统发育 进化生物学 加拿大 
被子植物系统发育深层关系研究:进展与挑战被引量:8
《生物多样性》2014年第1期21-39,共19页曾丽萍 张宁 马红 
植物适应逆境中转录调控的分子进化机制(91131007)
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学是研究被子植物及其各类群间亲缘关系与进化历史的学科。从20世纪90年代起,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等分子数据开始被广泛运用于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使用单个或联合少数几个细胞器基因,到近期应用整...
关键词:亲缘与进化关系 分子系统发育 细胞器基因 核基因 系统发育基因组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