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钟

作品数:69被引量:19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群李春香郝家胜张亚平龚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昼夜节律对骨骼肌的影响及机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5年第3期451-456,共6页姚欣怡 李翀 方玲娜 
昆山市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重点实验室(KZ2023005);2021年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科研项目(Z2021026);2021年昆山市科技专项项目(KSZ2155)。
人体的昼夜节律系统根据地球昼夜光线的变化调整一系列生理活动,骨骼肌作为外周时钟的组成之一,其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昼夜节律的调节。研究显示昼夜节律参与骨骼肌的分化和再生,调控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影响骨骼肌蛋白合成,以及调节骨骼...
关键词:昼夜节律 骨骼肌 肌少症 分子钟 
沙鳅科鱼类的起源演化
《水产学报》2025年第2期204-218,共15页徐荣荣 刘世英 王永明 李燕平 谢碧文 彭作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0457);内江师范学院创新团队项目(2021TD03)。
【目的】厘清沙鳅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和起源演化。【方法】本实验通过PCR扩增和公共数据库搜集,共获得240条序列,涵盖了8属20种沙鳅科鱼类,采用2个线粒体基因(COⅠ、Cytb)和3个核基因(IRBP、RAG1和RH)联合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发育树重...
关键词:沙鳅科 多基因联合 系统发育 分子钟 生物地理学 
太赫兹量子频标的研究进展
《电波科学学报》2024年第6期987-998,共12页韦博 陈铭铭 程序 蒋艺 饶云博 张亮 
高度稳定的时钟对导航、通信和传感中的电子系统至关重要,时钟的核心就是频率标准,而以晶振作为频标难以满足高精作战和航天活动等要求。以基态原子或分子的跃迁频率作为参考的量子频标性能优于传统晶振。然而,以原子钟为主的现有量子频...
关键词:频率标准 晶振 量子频标 原子钟 太赫兹分子钟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揭示深古菌与早期地球协同演化历史
《科学》2023年第4期34-34,共1页馨娅 
[本刊讯]上海交通大学王风平教授团队修订更新了现有的深古菌物种分类体系,探究了不同深古菌类群的生态地理分布和代谢潜能的差异,并通过分子钟定年方法揭示了深古菌与早期地球的协同演化历史,相关研究成果于2023年7月5日发表在《科学...
关键词:上海交通大学 协同演化 分子钟 物种分类 研究成果 科学进展 团队 
演化时间在构建复杂真菌类群分类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1
《菌物研究》2022年第4期246-254,共9页李贾鑫 赵瑞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1143010,31970010,31470152);北京现代农业(食用菌团队)创新团队项目(BAIC05-2022)。
演化时间不仅直接反应生物类群的进化历程,更能将丰富多样的各种生物在时间尺度上相互关联,所以在衡量生物的系统与进化关系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近年来使用现有的化石记录与采用分子钟分析方法估算现生生物演化时间已较为成熟。真菌分类...
关键词:演化时间 分类学 系统发育学 分子钟 化石标本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估算结核分枝杆菌分子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年第9期1462-1468,共7页陶必林 王钰婷 李忠奇 吴继周 王建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103);江苏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科研项目(ZDB2020013);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2021-11005)。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通过内源性激活期间菌株基因组突变分析,开展结核分枝杆菌(MTB)分子钟研究。方法筛选MTB内源性激活全基因组研究文献,下载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提取初治-复发配对样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差异和菌株分离时间,运用...
关键词:结核病 分子钟 突变率 全基因组测序 
体育锻炼:介导骨骼肌昼夜节律分子钟的时间线索被引量:5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94-106,共13页刘恒旭 陈佩杰 卢文云 赵虹 尹静 罗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352)。
对体育锻炼介导骨骼肌分子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骨骼肌分子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发现:体育锻炼可调节骨骼肌的分子钟,并影响昼夜节律的振幅和相位,骨骼肌的运动能力也受到昼夜节律基因振荡中断的影响,运动对骨骼肌时钟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体育锻炼 骨骼肌 时钟基因 昼夜节律 转录翻译反馈环路 时间线索 
0.23 THz分子钟腔体设计与实验被引量:1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22年第2期166-169,共4页蒋艺 雷文强 胡鹏 宋睿 郭俊 马国武 陈洪斌 金晓 
介绍了用于太赫兹分子钟的精细低损耗密闭结构太赫兹腔体的设计方法及解决思路,利用CST对太赫兹腔体开展了物理仿真设计及结构设计,通过仿真优化设计出230 GHz±10 GHz范围内,反射系数S_(11)小于-10 dB的小型化太赫兹腔体结构。利用现...
关键词:太赫兹 分子钟 腔体 测试 
昼夜节律及骨骼肌节律与肌少症的关系被引量:1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2年第1期89-97,共9页汪敏加 陈浩宇 景新宇 尚画雨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面上项目(2021MS066);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创新项目(CX21B07)。
在生物钟系统中,中枢分子钟基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调控外周分子钟基因,进而同步外周器官和组织的昼夜节律。骨骼肌作为人体最大的组织,已被证实除了受中枢时钟的控制,还受到规律运动等其他因素的控制,在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力量和功能等...
关键词:昼夜节律 分子钟 骨骼肌 肌少症 
新发现志留纪袖珍边城鱼为现代有颌类起源和牙齿早期演化提供重要实证
《化石》2021年第3期79-80,F0003,共3页
地球上99.8%的脊椎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都具有颌骨(上颌与下巴),被统称为有颌类。有颌类的起源(根据分子钟证据在奥陶纪)和完整有颌类化石大量出现(早泥盆世)之间,跨越整个志留纪的数千万年时间段存在严重的化石记录缺失,长期以来仅能...
关键词:分子钟 云南曲靖 志留纪 动物群 化石记录 早泥盆世 奥陶纪 早期演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