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半干旱区

作品数:62被引量:22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占祥冯良山杨宁郑家明杜桂娟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耕作与栽培》《中国农业气象》《现代农业》《北方果树》更多>>
相关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绿肥种植产业发展探讨
《农业经济》2024年第7期33-34,共2页赵艳 关冰 郑晓 吕林有 
辽宁省科技攻关专项(2023JH1/10400001);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辽【2022】TG14号)。
绿肥作为一种传统的有机肥源是改良土壤的重要物料,对农业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地理气候条件的特殊性,以改善沙区土壤耕性、提高土壤肥力、修复土壤微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促进沙区农业和...
关键词:风沙半干旱区 绿肥 经济效益 
风沙半干旱区春季洋葱生长动态分析
《农业科技通讯》2023年第12期118-121,共4页金嘉丰 王群 王冬 
本试验通过对风沙半干旱区春季洋葱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本地区洋葱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主要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对洋葱品种托塔娜定植后的株高、叶片数、鳞茎粗度、地上鲜重、地下鳞茎质量、全株质量等性状进行测量,...
关键词:半干旱区 洋葱 生长动态 
风沙半干旱区油莎草需水规律及补灌制度研究被引量:1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22年第5期14-16,共3页于秀琴 李颖 杨宁 马凤江 肖继兵 贾国威 陈金辉 冯良山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XLYC1907089,XLYC1908013);辽宁省科技民生项目(2021JH2/10200032);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计划(2021JH6/10500310);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2020JH2/1020008);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RC190085);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2018921005)。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油莎草配套节水灌溉制度及需水规律,以期能获得适合辽西地区种植油莎草的最佳灌溉制度,为油莎草在辽西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覆膜(ZK),不覆膜(QK),间作(JK),对照(CK),水...
关键词:油莎草 需水规律 灌溉制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半风沙半干旱区杨树播种育苗与全根造林技术探析
《农村科学实验》2022年第17期145-147,共3页赵雁春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半风沙半干旱区且风沙量较大,杨树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护北方地区水土流失,而且也是北方地区常见的树木品种,是我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生态资源,杨树的材料也常被各个行业所利用。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带动我国林草业的迅猛...
关键词:半风沙半干旱区 杨树 播种育苗 全根造林 探析 
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氮肥减施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生态学杂志》2022年第4期676-682,共7页孙天然 王若楠 孙占祥 杜桂娟 张悦 聂嘉谊 王俊浩 张立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202)资助。
为评估辽西风沙半干旱区花生减施氮肥的可行性及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以‘白沙1016’花生为研究材料,开展为期两年的试验(2018—2019年),设置不施氮(N0)、低氮(N1)、中氮(N2)和高氮(N3)4个处理,施氮量分别为0、40、80和120 kg·hm^(-2),研...
关键词:花生 减氮 产量 产量构成要素 干物质 
《风沙半干旱区旱地农业综合发展研究》韩文版在韩国出版
《世界农业》2021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李想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宣传思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农业出版社大力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图书版权输出和海外合作出版工作,不断拓展国际版权市场。日前,作为中...
关键词:农业综合发展 中国农业出版社 海外合作 对外文化交流 走向世界 版权输出 国际传播能力 风沙半干旱区 
阜新风沙半干旱区马铃薯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2020年第11期18-18,共1页韩志松 金嘉丰 
辽宁省阜新市属典型的风沙半干旱区,常年降雨偏少,并主要集中在夏季的7~8月,雨热同季,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大田作物的玉米和花生等农作物,产量极易受气候及降雨等因素影响,效益较低且不稳定。马铃薯属蔬菜作物,且属抗逆性极强的作物,与...
关键词:辽宁省阜新市 蔬菜作物 马铃薯 风沙半干旱区 大田作物 栽培关键技术 农作物 抗病毒 
风沙半干旱区不同时期覆膜对玉米田固碳及碳平衡的影响被引量:4
《中国农学通报》2020年第30期40-48,共9页张哲 司鹏飞 张旭 冯良山 董雯怡 刘恩科 冯晨 张燕卿 孙占祥 
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基金(20180044);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RC200282);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国家农业环境数据中心观测监测任务(ZX03S06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807388);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建设计划项目(2019DD062010);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XLYC1908013、XLYC1807056);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
通过对比秋季覆膜(AM)、春季覆膜(SM)和不覆膜(NM)3种模式栽培玉米对短期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平衡影响的异同,旨在明确风沙半干旱区覆膜的固碳减排效应,为构建低碳地膜覆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AM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地上生物...
关键词:秋覆膜 玉米 有机碳 土壤呼吸 碳平衡 
风沙半干旱区谷子花生间作效应研究被引量:6
《辽宁农业科学》2018年第4期83-85,共3页王海新 张宇 王慧新 史普想 陆岩 
风沙半干旱区风多风大、年降水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土壤风蚀沙化强烈、土地产出率低。谷子花生均为较耐干旱、耐瘠薄作物,但花生单作刨收后裸茬地表在风力的作用下易风蚀沙化。谷子花生带状间作有效地削弱了近地表20 cm高度风速、...
关键词:风沙地 谷子花生 间作提产 生态效应 
风沙半干旱区仁用杏作物间作对作物光合性能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6
《华北农学报》2017年第5期200-207,共8页白伟 孙占祥 郑家明 杜桂娟 蔡倩 冯良山 杨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204);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1170407)
间作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探讨仁用杏作物间作对作物光合性能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提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最优间作模式,对东北风沙半干旱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于2012-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了仁用杏花生间作、仁用杏谷子间作、...
关键词:仁用杏 作物 间作 产量 光合性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