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诗

作品数:2333被引量:1408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中祥王荣屈永仙尚炜高永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外诗歌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灰鹊》与顾城诗中的生命意识——兼及1980年代诗歌生命书写的探讨
《中外诗歌研究》2023年第4期32-36,共5页郭新蕊 
作为朦胧派代表诗人,顾城的诗以抒情诗为主,但他在创作初期也写过叙事诗,《灰鹊》即是其中一首。该诗创作于1982年5月,其描写对象是一位舍已救人的南方青年。研究者对顾城的描述多以“童话诗人”为主,关注点集中在建构自我世界、沉醉浪...
关键词:描写对象 顾城 创作初期 诗创作 朦胧派 童话诗人 生命书写 叙事诗 
从诗歌叙事学探索诗性构境的动态空间——以张清华叙事诗分析为例
《中外诗歌研究》2023年第1期8-13,共6页陈亚平 
对诗歌叙事学来说,如果一个诗歌作品要达到后经典叙事那种意义结构上的认知叙事性,就必须一方面,要从历时性视角来分析作品叙事的诗化演变情态,另一方面,必须从共时性视野的宏观上,来比较作品叙事的诗化演进强度。这样才有可能从叙事诗...
关键词:诗歌作品 张清华 诗歌叙事 诗性叙事 叙事诗 动态空间 协同因子 合成性 
一个诗人与一段历史的诗意相遇——赵晓梦长诗《钓鱼城》的艺术表达
《中外诗歌研究》2020年第3期17-18,共2页蒋登科 
诗人赵晓梦用十多年的时间,广泛收集资料、研究历史,反复修改、打磨文本,创作了一部长诗《钓鱼城》。在浮躁风气、应景写作不断蔓延于诗坛的时候,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创作姿态。这部尝试独特表现方式的作品,值得我们认真解读,并由此打量...
关键词:艺术造诣 创作姿态 赵晓 钓鱼城 叙事诗 诗歌创作 独特表现 合川 
论韦其麟叙事诗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中外诗歌研究》2019年第4期43-44,共2页钟世华 
“女性形象”的塑造在韦其麟叙事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也几乎贯穿了其整个的写作生涯。但因不同时期创作语境的相异,其叙事诗中的女性形象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从而表现出了不断变迁的过程。这种变迁一方面反映出了韦其麟诗歌创...
关键词:叙事诗 创造策略 创作语境 韦其麟 诗歌创作 女性形象 创作观念 具体历史语境 
中国诗学的春天
《中外诗歌研究》2019年第4期28-29,共2页李衍柱 
一、中国现代诗学的开端诗学在世界学术史上是一门研究文学艺术的学问。最早提出“诗学”概念并把它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抒情诗、叙事诗、悲喜剧、史诗、音...
关键词:中国现代诗学 中国诗学 文学理论 人文学科 叙事诗 文艺学 学术史 亚里士多德 
田家鹏的叙事诗《继母》显示持久魅力
《中外诗歌研究》2017年第2期48-48,共1页
最近,田家鹏的叙事诗《继母》收入《诗刊创刊60年诗选》,再次引起注意。这首诗被放上微信群后,引起强烈反响,有的网友在读完以后,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关键词:叙事诗 继母 显示 诗选 诗刊 眼泪 
试论抗战诗歌的文体流变
《中外诗歌研究》2015年第3期14-16,共3页熊辉 
抗战诗歌特殊的历史价值和审美方式己成为学界研究之津要,但在精神内涵和艺术形式之外,很少有人关注其文体变化。初期抗战诗歌主要采用自由诗形式,结构短小,属典型的“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待抗曰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诗人摒弃了...
关键词:抗战诗歌 文体流变 审美方式 历史价值 艺术形式 精神内涵 叙事诗 抒情 
“长河叙事诗《在河之洲》研讨会”在资阳举行
《中外诗歌研究》2015年第2期43-43,共1页
一个来自四川资阳的诗人,用三十年时间酝酿、写就一首长诗《在河之洲》。这首长诗经过200多次修改,最长版本达到97000行。4月11日,由四川省资阳市作协主办的“长河叙事诗《在河之洲》研讨会”在资阳举行。包括作家、文学批评家,《...
关键词:资阳市 叙事诗 文学批评家 《人民文学》 中国作协 四川省 三十年 邱华栋 
梁上泉叙事诗三个维度
《中外诗歌研究》2015年第2期22-23,共2页蒋登科 
梁上泉是和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诗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注其创作的诗人、评论家就很多,一些文学史著作更将其列为中国的重要诗人之一。诗人当然是梁上泉的第一身份,他在不同诗体的探索上都体现了自己的独特造诣,写的最多的是...
关键词:梁上泉 叙事诗 诗歌创作 维度 传统诗词 50年代 20世纪 话剧剧本 
论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现代价值取向
《中外诗歌研究》2013年第1期31-31,共1页韦良 
1920年,中国新诗界陆续出现了一批以叙事为表达策略的白话诗歌文本,标志着中国现代叙事诗的正式诞生。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现代品格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的现代性和传达策略的现代性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中国现代叙事诗在主题、题材、立意、...
关键词:现代叙事诗 现代价值取向 中国新诗 诗歌文本 表达策略 主要表现 现代品格 现代意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