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遗址

作品数:67被引量:6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吴荭巫新华郭物钟建周静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对外贸易》《石窟寺研究》《考古学报》《文物》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丹丹乌里克佛教遗址四臂神木板画试释
《美术大观》2024年第10期100-105,共6页何园 
中国美术学院202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M2023012)。
20世纪初期,斯文·赫定、斯坦因等外国探险家相继发现了丹丹乌里克佛寺遗址,此处出土了大量的木板画,其中以D.Ⅶ.6为代表的木板画受到学界关注。西方学者将此画背面的四臂男神与于阗的传丝故事结合起来,认为祂是以丹丹乌里克为中心和田...
关键词:丹丹乌里克 于阗蚕神 木板画 新疆美术 
甘肃武威亥母寺遗址01窟发掘简报
《文物》2024年第3期23-65,F0002,F0003,共45页蒋超年 赵雪野 
亥母寺遗址是西夏时期的一处佛教遗址,也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处藏传佛教遗址。2003年,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武威市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对该遗址暴露的洞窟进行了初步清理,出土了一批西夏时期的文化...
关键词:文物工作队 甘肃省人民政府 西夏时期 甘肃武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佛教遗址 西夏文 发掘简报 
日本佛教遗址出土中国瓷器研究:以12~13世纪经冢出土青白瓷小盒为例
《美成在久》2023年第6期72-83,共12页杨佳怡 
日本平安至镰仓时代,在中国瓷器大量进入的背景下,日本佛教遗址中常出现各类中国瓷器,其中经冢出土的青白瓷小盒数量多、分布范围广,为个中典型。本文尝试从12~13世纪经家出土青白瓷小盒入手,联系日本文献与中国所见类似器物,对其功能...
关键词:青白瓷 佛教遗址 文化交流 中国与日本 瓷器研究 镰仓时代 13世纪 
彰显文化交融的佛教遗存 吐峪沟石窟小记
《中国民族》2023年第5期70-71,共2页陈意 
在今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一条幽深僻静的山沟里,隐匿着一处规模较为宏大、结构布局完善的佛教遗址。它便是吐峪沟石窟,即古人所说丁谷窟(寺)。对此,敦煌文书《西州图经》残卷有所记载:“寺其(基)依山构,揆巘疏阶,雁塔飞空,虹...
关键词:敦煌文书 吐峪沟石窟 佛教遗存 佛教遗址 麻扎村 吐鲁番市 鄯善县 结构布局 
山西浊漳河谷佛教遗址考察记
《法音》2022年第3期51-56,共6页王志宏 
引子山西不但山河形胜,更是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时代序列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山西省文物局的数据,山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位531处,位居全国第一。山西的文物中古建...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 中国古代建筑 宗教建筑 佛教建筑 浊漳河 古建筑 佛教遗址 
泾州古城佛教遗址出土瓦当研究
《敦煌学辑刊》2022年第1期91-104,共14页马洪连 吴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肃泾河流域新发现佛教遗存的考古学研究”(21BKG007);甘肃省2020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泾州古城佛教遗址出土瓦当研究”(GWJ202027)。
泾州古城佛教遗址是甘肃省境内近年发掘的重要的佛教遗址之一,出土瓦当数量大,种类丰富,纹饰多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与佛教密切相关的莲花纹瓦当和兽面纹瓦当数量最多,这与其所属的建筑性质一致,总体风格与河南、陕西同时期瓦...
关键词:泾州古城佛教遗址 瓦当 类型与分期 
吐峪沟石窟佛教遗址新发现回鹘文题记释读被引量:3
《敦煌研究》2020年第5期115-127,共13页吐送江·依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朝至隋唐民族碑志整理与研究——以胡语和境外汉语碑志为对象”(18ZDA177);兰州大学“一带一路”专项重点项目“敦煌吐鲁番出土婆罗米文回鹘语文献整理与研究”(2018ldbrzd00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学研究院和龟兹研究院于2010年开始在吐峪沟联合开展了吐峪沟石窟寺考古发掘。这次发掘出土有佛寺建筑遗迹、壁画、佛经以及部分其他纸质文物,还发现了写在断壁上的多种文字的题记。本文将对其中43条...
关键词:吐峪沟石窟 回鹘文 题记 佛教遗迹 释读 
塔里木佛教遗址浅析
《法音》2019年第3期23-28,I0003,共7页田海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塔里木地区城址遗存与唐代西域边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7BZS010
塔里木,地处亚欧内陆腹地,自古就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根据相关文献记载,佛教于公元前1世纪由今克什米尔地区传入塔里木地区[1],此后沿塔里木南北两缘,自西向东传播,分别到达塔里木东北缘今吐鲁番和东部的罗布泊地区,并延伸至...
关键词:佛教遗址 塔里木 克什米尔地区 东西方文明 文献记载 河西走廊 公元前 罗布泊 
龟兹石窟:遺存丰富 盗损严重被引量:4
《丝绸之路》2018年第9期1-6,共6页朱建军 
一门一洞天,一佛一世界。2018年7月1~12日,“青年学者丝路行”考察活动的学者们在新疆考察了85个洞窟、五处佛教遗址和四座博物馆,所到之处无不体会到佛教遗存的丰富与辉煌,同时也为文化遗产受到人类和自然的破坏而深感惋惜和痛心。
关键词:龟兹石窟 遗存 青年学者 佛教遗址 考察活动 文化遗产 博物馆 洞窟 
李逸之作品
《东方艺术》2018年第13期146-147,共2页李逸之 
一九七四年生于新疆克孜尔,曾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出版有《李逸之篆刻作品选》、《李逸之的春印秘笈》、《李逸之的礼佛集》等个人作品集。多年从事西藏腹地佛教遗址的采集和整理图像学资料.相关的研究论文曾多次参加国际藏学会议。
关键词:作品选 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论文 佛教遗址 克孜尔 作品集 图像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