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邪学说

作品数:102被引量:583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王立新杨文明韩亚光温成平韩延华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金哲基于“伏邪学说”论治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经验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5年第2期266-268,共3页勾飞越 裴书婷 张晓晓 梁伟 金哲 贡欣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18-4-4204);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QN-2020-18)。
金哲教授认为,HPV病毒感染具有隐匿性、难治性、易复发等特点,属中医“伏邪”范畴,提出正气虚损是伏邪“潜证”阶段,湿热瘀血产生是伏邪“前证”阶段,“伏毒于络”为伏邪“显证”阶段,治应未病预防为先、既病攻毒散结,其善用虫类药搜刮...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子宫颈癌 伏邪 金哲 名医经验 医案 
基于“伏邪学说”探讨铁死亡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调控机制及中医药干预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318-324,共7页柳岳 张书萌 陆玉雯 刘映志 陈伶利 李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4375);湖南省自然基金课题(2023JJ30452);湖南省中医药科研重点课题(C2023002);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课题(2024CX150,2024CX151,2024CX152);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项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在全球范围内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铁死亡作为一种特征为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在细胞形态学与生物化学特性上区别于传统的细胞死亡模式。铁过载与脂质过...
关键词:伏邪学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 铁过载 
从温病伏邪学说探讨犀角地黄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大医生》2024年第18期91-94,共4页易寒知 陈昌明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育龄期女性,多以面部出现蝶形红斑为特征,并伴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皮肤损伤、关节肿痛等症状。目前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该病,但长期预后效果不理想,...
关键词:温病伏邪学说 犀角地黄汤 系统性红斑狼疮 
从伏邪学说探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及诊疗思路
《陕西中医》2024年第9期1237-1240,共4页娄星驰 李慧英 孟东方 王少华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82102310690);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21JDZY009,2022JDZX123)。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AIONFH)是一种致残性疾病,多为过量饮酒引起。伏邪理论对多种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且AIONFH的发生发展与伏邪致病的特点多有相似,但基于伏邪理论探讨AIONFH的报道却较为少见。简要介绍伏邪理论,并从过量饮酒不...
关键词:酒精性股骨头坏死 伏邪学说 思路探讨 病因病机  湿  
基于中医“邪正盛衰”理论的“扶正观”与“扶正七法”被引量:1
《中医学报》2024年第9期1820-1826,共7页王诗琦 张琦 陈如兵 华众 李圆圆 王祖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74377)。
正气学说是中医重要的理论基础,正气具有协调五脏六腑、维护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和畅、疏通经络运行、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抵抗邪气入侵、促使病体康复的七大功能。邪正盛衰是中医重要的病机,包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关键词:邪正盛衰 “扶正观” “扶正七法” 正气 邪气 “伏邪学说” 王祖龙 
从“伏邪发病”论复发性尖锐湿疣
《四川中医》2024年第8期31-34,共4页要永卿 何宜恬 张梦圆 邓蒂斯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编号:2020LC0093,2021MS271)。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虽然临床治愈率高,但极易复发,极大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预防其复发是预后阶段的重要任务。中医学基于“伏邪”学说理论体系认为尖锐湿疣复发是基于正...
关键词:伏邪 伏邪学说 复发性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扶正祛邪 
伏邪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关系探讨被引量:1
《吉林中医药》2024年第6期621-624,共4页吴雷 张冬梅 吕志国 兰天野 王百通 卢靖 常天瀛 徐鹏 张艺缤 亢泽峥 吴桐 徐寒莹 陈助明 王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项目(2022YFC3501301);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20203162SF)。
伏邪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属于中医病因学范畴,后经诸多医家发挥,在指导中医临证上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提出的“伏邪致病”理论应用到多种疾病中效果显著。重症肌无力具有病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究其根本在...
关键词:伏邪学说 重症肌无力 病因病机 
黄雅慧从伏邪学说论治灼口综合征被引量:2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李凡 刘越洋 黄雅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2年度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
总结黄雅慧教授从伏邪学说诊治灼口综合征(BMS)经验的临床辨证思路和用药经验。黄雅慧教授认为BMS的主要病机为正气亏虚,容邪内伏;邪伏脏腑,火邪作祟;遗邪内伏,反复发作。临床诊治时应注重扶正散火、澄源追本、避诱透邪。文章就黄雅慧...
关键词:黄雅慧 伏邪 灼口综合征 临床治疗 名医经验 
基于伏邪学说探讨暴聋的辨治被引量: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年第2期329-331,共3页郭萄 贾国兵 谢慧 杨成军 熊大经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18ZDYF1102);四川省科技厅项目(2022JDKP0018);四川省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项目(SC21B03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704104)。
伏邪是指伏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之邪,而暴聋发病与伏邪的致病规律亦是有着契合之处。文章基于伏邪学说,并结合暴聋的疾病特点,从邪伏部位、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三个方面探讨暴聋的发生与辨治。认为少阳三焦为暴聋伏邪的匿藏之所;风动伏...
关键词:伏邪 暴聋 湿伏三焦 少阳之厥 和解少阳 
伏邪学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指导意义
《光明中医》2023年第19期3718-3721,共4页谢伟强 马天宾 
慢性萎缩性胃炎起病隐匿,缠绵难愈,为慢性疾病,其病理因素涉及“气、血、痰、湿、瘀”等,病理过程为因实致虚,因虚致实,寒热错杂,从而导致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其临床发病特点与“伏邪”契合,故从“伏邪”理论来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
关键词:胃痛 慢性萎缩性胃炎 伏邪 中医药疗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