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精神

作品数:43被引量:7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夫龙王立胡淑芳刘卫英白军芳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复仇精神的现代诠释与生命意识的价值重构——论鲁迅作品中的复仇书写
《东岳论丛》2024年第12期55-61,共7页王晓文 陈夫龙 
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重点项目“百年文学视野中‘边地中国’形象书写研究”(项目编号:24BZWJ03)的阶段性成果;“海右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科带头人阶段性成果。
复仇是一种自掌正义的极端化形式,这与侠的快意恩仇的非正统倾向及其与朝廷官法对立的特质是相通的,复仇的精神行为与侠义伦理存在价值耦合。鲁迅着眼于人的生存、发展和民族解放,继承了传统复仇精神的内髓,以笔为剑,将对复仇精神的现...
关键词:鲁迅 复仇精神 生命意识 价值重构 无物之阵 
“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女吊》的复仇精神与目连戏的反叛特质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7期83-92,共10页刘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传教士,方言圣经与近代上海地方意识的建构”(19FZWB033)。
作为辞世前留下的最后几篇作品之一,《女吊》对理解鲁迅一生思想有着特殊价值。然而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鲁迅在该文中“发明”了女吊身上本不具备的“复仇精神”。这一问题对中国近现代民俗文化研究与从根源上把握鲁迅的思想体系,都具备...
关键词:鲁迅 女吊 目连戏 复仇 
“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女吊》的复仇精神与目连戏的反叛特质被引量:4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46-56,190,191,共13页刘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传教士,方言圣经与近代上海地方意识的建构”(19FZWB033)。
作为辞世前留下的最后几篇作品之一,《女吊》对理解鲁迅一生思想有着特殊价值。然而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鲁迅在该文中“发明”了女吊身上本不具备的“复仇精神”。这一问题对中国近现代民俗文化研究与从根源上把握鲁迅的思想体系,都具备...
关键词:鲁迅 女吊 目连戏 复仇 
现代性: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出海口--从鲁迅《铸剑》说起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12期72-74,共3页张有根 
现代性是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最初出海口,从此中国文学开始从几千年内生式自我循环的状态脱颖而出,一路奔腾浩荡,开始融入世界文学的汪洋大海,这是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也是中国文学的自我成长和超越。《铸剑》的主题意蕴是繁...
关键词:荒诞 复仇精神 “人”的解放 现代性 
尼采是形而上学的完成者吗?——基于海德格尔释义的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视角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143-150,共8页王一楠 
将尼采从海德格尔释义为“形而上学完成者”的“牢笼”中解救出来。一方面,基于尼采本人的立场,回应海德格尔利用“权力意志”和“相同者永恒轮回”将尼采界定为“形而上学家”的诘问。另一方面,关于海德格尔给予尼采的形而上学立场,又...
关键词:尼采 海德格尔 权力意志 相同者永恒轮回 复仇精神 
《失掉的好地狱》与鲁迅“复仇精神”的重生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2期96-111,共16页周楷棋 
一、问题的提出1925年6月16日,鲁迅在写作《失掉的好地狱》前于同天早些时候写下了《杂忆》,虽然两者从名字、体裁到主题都大相径庭,但《杂忆》中着重论及的“复仇”却成为串联两文的思想线索。在《杂忆》的开篇,鲁迅提及了曾影响自己...
关键词:纪念会 《革命军》 排满 章太炎 杂忆 重生 复仇精神 
复仇精神与革命文化的“落幕”之时:《铸剑》与《左镰》对读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102-108,共7页李旭斌 
莫言曾多次谈到鲁迅的作品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其中,又以《铸剑》最具代表性。鲁迅对"铸剑"的过程只是"轻描淡写",而到了莫言的小说中,"打铁"却成为他挥之不去的创作情结。特别是莫言在获得"诺奖"五年后创作的《左镰》中,再次凸显了鲁...
关键词:鲁迅 莫言 《铸剑》 《左镰》 复仇精神 
“善恶有报”观念与元杂剧复仇精神的伦理正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74-77,共4页李晓一 
辽宁省社科基金“元杂剧复仇文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8BZW003);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元杂剧复仇文化的多元阐释”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Q2017004)。
“善恶有报”是普遍存在于我国古代社会中的思想,后又与佛教整合,成为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社会理念,也是一种得到民众认同的文化观念。包蕴万象的元杂剧中很多剧作都表现出明显的“善恶有报”观念,特别是在复仇相关剧目中,这一观念甚至成...
关键词:元杂剧 善恶有报 复仇 伦理正义 
对于复仇精神不同程度的消解——比较鲁迅《铸剑》与余华《鲜血梅花》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9年第6期46-47,共2页马建风 
鲁迅先生的《铸剑》和余华的《鲜血梅花》是两部关于描写复仇题材的作品,它们通过借鉴武侠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元素来描写复仇。通过对复仇者形象的塑造、叙事结构的构思与复仇主题的比较三方面可以看出,他们都对复仇精神有不同程度的消解...
关键词:《铸剑》 《鲜血梅花》 复仇精神 
论蒋光慈的革命文学创作与侠文化被引量:6
《东岳论丛》2019年第3期113-120,共8页陈夫龙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新文学作家的侠文化观及其价值重构研究"(资助编号:2016M602174)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侠文化研究"(批准号:10CZW051)的阶段性成果
蒋光慈以血与火浇铸的革命文学创作书写着诗学正义,使他的文本世界成为刺向黑暗社会的复仇利刃,宣泄着时代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情绪,鼓吹着暴力革命,张扬着革命尚武精神,从而使社会正义和社会公道得以伸张与维护。蒋光慈的作品具有鲜明的...
关键词:蒋光慈 革命文学创作 侠文化 复仇精神 反抗意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