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

作品数:1577被引量:1098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凤青石兴泽张峰焦润明桑兵更多>>
相关机构:聊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各界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罗家伦与印度国旗
《各界》2025年第3期43-43,共1页智效民 
罗家伦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第二年与傅斯年创办《新潮》杂志,使之成为与《新青年》并驾齐驱的一份刊物。1919年“五四”运动时,学生在街头散发传单,其中最重要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就是他临时起草的。随后,他在《每周评论》上发表《...
关键词:罗家伦 《新潮》 《每周评论》 《新青年》 五四运动 散发传单 第二年 傅斯年 
一代豪杰“傅大炮”
《各界》2024年第9期1-1,共1页许纪霖 
傅斯年一直有一个称号,叫“傅大炮”。罗家伦有一篇回忆文章,题目叫做《元气淋漓的傅孟真》,里面说:“孟真的号召力和攻击精神,则与伏台尔(Voltaire)相似。他们都愿意为自由和开明而奋斗。对于黑暗和顽固有强大的摧毁力,而且爱打抱不平...
关键词:元气淋漓 罗家伦 傅斯年 大炮 号召力 
傅斯年:再也没有人祝我“胖寿无疆”了
《各界》2023年第12期1-1,共1页姚秦川 
徐志摩,原名章,新月派诗人、景星学社社员;傅斯年,字孟真,著名历史学家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两人虽然所学专业不同,个性也不相同,徐志摩性格天真敏感,傅斯年则耿直豪放。不过,因前者写诗,后者懂诗,于是,两人最终走到一起,而且成为了一...
关键词:古典文学研究 伦敦大学 博士学位 徐志摩 实验心理学 傅斯年 历史学家 
从两封信看陈寅恪父子的“书生气”
《各界》2023年第12期24-27,共4页刘克敌 
陈寅恪致信傅斯年三“讨公道”,研究某位学者,就资料而言当然是其学术论著最为重要,此外诸如日记书信等也是极好的第一手资料,此为常识无需多言。笔者研究陈寅恪学术思想有二十多年,也曾在研究中多次利用陈氏书信,发现其书信按内容大致...
关键词:陈寅恪 学术论著 日记书信 日常琐事 傅斯年 写信人 一封信 书生气 
傅斯年:知识分子的典范
《各界》2023年第9期1-1,共1页徐新 
傅斯年(1896一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他富有民族气节,极具战斗精神,宁肯断头,决不屈膝,绰号“傅老虎”“傅大炮”。“九·一...
关键词:九·一八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民族气节 傅斯年 山东聊城 侵华罪行 五四运动 社会活动家 
1946,李庄失去了游寿,游寿失去了李庄
《各界》2023年第2期26-30,共5页岳南 
1946年年初,游寿以少有的平和语气致信傅斯年;半个月后,已抵达重庆的游寿再次致函傅斯年。从此二信内容可以看出,游寿离开李庄时,不只是俞大,董作宾也应是知道的,并很有可能以代所长的权力做了“暂作请假”的口头批示。自此,李庄失去了...
关键词:史语所 李庄 董作宾 游寿 大队人马 傅斯年 
被遗忘的校长杨振声
《各界》2022年第1期69-69,共1页智效民 
杨振声,字金甫,后改为今甫,山东蓬莱人.他早年在家乡读书,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18年,他与傅斯年等人组织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是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主要参与者.
关键词:杨振声 《新潮》 新潮社 章宗祥 主要参与者 山东蓬莱 赵家楼 傅斯年 
许倬云:从不悔终生学史
《各界》2020年第9期6-11,共6页潘彩霞 
许倬云出生即残疾,手脚弯曲,双脚无踝;童年时又经战乱,千里逃难流离失所;及至成年,身高不足1.5米,只能靠双拐行走,人生可谓多灾多难。然而,他又因祸得福,不仅从父母兄姊处得到别样关爱,求学时,又受到傅斯年、李济等一众良师特别照顾,冷...
关键词:李济 历史学界 傅斯年 
傅斯年和他的弟子们
《各界》2019年第17期76-79,共4页魏邦良 
会读书更能做事傅斯年办事能力强,学问也非一般人可比。他的著作《周东封与殷遗民》,帮胡适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胡适《中国哲学史》提到古代服丧三年这个问题。胡适的困惑在于,孔子与弟子宰我对这个问题看法不一。
关键词:傅斯年 弟子 《中国哲学史》 办事能力 胡适 宰我 孔子 
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
《各界》2018年第16期I0001-I0001,共1页陈智超 
1929年傅斯年刚从国外回来,他写了一封信给陈垣先生。傅在信里面说,他在欧洲留学的时候,“睹异国之典型,惭中土之摇落。”所谓“典型”,就是欧洲汉学方面有一些杰出的学者,对比之下,就感觉作为一个中国学者特别惭愧。他又说,“...
关键词:中国学者 汉学 法国巴黎 “典型” 言语材料 伯希和 傅斯年 旅行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