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

作品数:1577被引量:1098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凤青石兴泽张峰焦润明桑兵更多>>
相关机构:聊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桑兵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留欧前后傅斯年学术观念的变化及其因缘被引量:6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64-87,共24页桑兵 
留欧前后,傅斯年的学术观念在分科治学的意义、中国有无哲学及其作用、汉语言文字的功能和命运、宋代学术的评估以及古史观等五个方面,发生了180度转变,从一味以西为准,实则19世纪下半"格义"之学的天宝旧妆,转向更加适合中国历史文化与...
关键词:留欧前后 傅斯年 陈寅恪 学术观念 
求其是与求其古: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的方法启示被引量:15
《中国文化》2009年第1期138-149,共12页桑兵 
近年来兴起的概念史研究,方法多向外洋求助,以新自谢。实则近代学人已有借鉴欧洲新法研治中国思想史的范例,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即个中翘楚。其研究对象与做法,与今日所谓概念史相近甚至相同,而其对欧洲相关学术方法的理解运用...
关键词:《性命古训辨证》 傅斯年 中国思想史 学术方法 概念 欧洲 借鉴 相近 
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再析被引量:52
《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5期26-41,共16页桑兵 
傅斯年提出"近代史学只是史料学",始于《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完整的表述,却是《史学方法导论》。该讲义可能并未完稿,但其中重要的几讲已有傅斯年本人所写的系统文本作为依据,有助于理解其近乎口号的观念,避免断章取义或隔义附...
关键词:傅斯年 史料学 史学方法导论 
近代学术转承:从国学到东方学——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解析被引量:35
《历史研究》2001年第3期29-44,共16页桑兵 
傅斯年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作为近代中国学术转折的标志 ,主要针对前此占据学术主流的章太炎门生。傅氏虽然提出历史学只是史料学之类的极端口号 ,但所主张的内容和路径与北京大学国学门的趋向一脉相承。其贡献在于 ,坐言之...
关键词:历史语言研究所 国学 傅斯年 学术 历史学 考古 史料学 偏激 主流 转折 
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被引量:13
《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128-142,共15页桑兵 
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桑兵各民族相传之上古史,大都有逐层增建的过程,如筑塔,如积薪,时间越后,附加越多,虚伪成分越甚,真相反不易得。古史辨派的疑古理论,用于上古神话传说大体不错;其偏在于治古史时一味破坏,疏于建设,不能从...
关键词:陈寅恪 梁启超 王国维 研究院 傅斯年 胡适 赵元任 语言学 清华 中国人种 
伯希和与近代中国学术界被引量:24
《历史研究》1997年第5期114-137,共16页桑兵 
伯希和与近代中国学术界桑兵晚清以来,中国学术经历一大变局,其要在与世界的交流日益紧密。如果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主要是一面倒的西学东渐,中国固有学问方面,尤其是易与西学相对应的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则对流的倾向更为明显...
关键词:伯希和 中国学者 近代中国学术 王国维 陈寅恪 傅斯年 罗振玉 汉学家 胡适 巴黎学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