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

作品数:1577被引量:1098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凤青石兴泽张峰焦润明桑兵更多>>
相关机构:聊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社会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费孝通与顾颉刚的人生交谊及学术论争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8期19-20,共2页徐义强 
在1993年第11期《读书》杂志上,费孝通先生发表了《顾颉刚先生百年祭》一文,其中追忆了一段自己与顾先生的往事,描述的正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场关于民族问题的大讨论,也有学者称之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学术论争。关于此次民族问题的论...
关键词:顾颉刚 “中华民族是一个” 学术论争 《顾颉刚日记》 费孝通先生 吴文藻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傅斯年 
傅斯年在“中华民族是一个”讨论中的关键作用被引量:1
《昆明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67-73,共7页娄贵品 
傅斯年是“中华民族是一个”讨论背后最重要的角色。不但顾颉刚之《中华民族是一个》是受其规劝而作,而且在费孝通写信反驳后,顾先生分两次发表的《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答费孝通先生》,一为按傅先生的意见重作并修改,一为根据傅先...
关键词:中华民族是一个 中华民族共同体 傅斯年 顾颉刚 关键作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讨论背后的傅斯年与吴文藻被引量:7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30-41,共12页娄贵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历史上边疆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历程及其比较研究”(20&ZD215)。
傅斯年和吴文藻是1939年“中华民族是一个”讨论背后的主角。由于受到吴文藻组织云南省民族学研究会的刺激,傅斯年规劝顾颉刚撰写《中华民族是一个》,费孝通写信反驳顾颉刚,则加深了傅对吴的恶感。尽管费孝通未再应战,吴文藻则从未正面...
关键词:“中华民族是一个” 中华民族 傅斯年 吴文藻 
傅斯年捐款
《慈善》2019年第3期23-23,共1页张松 
陈寅恪跟傅斯年两人都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也是很好的朋友,长期交往中建立了深厚友谊。1944年,日寇在中国横行霸道,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物价上涨得厉害,薪水低廉,不足以支持日常家用,陈寅恪定了作文稿酬标准:写一篇一万元,不打折扣。...
关键词:傅斯年 陈寅恪 
做学问需要沉住气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红版)》2018年第7期75-75,共1页唐时月 
1941年,中国著名学者王叔岷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那年秋天,他兴致勃勃地到研究所所在地的四川李庄报到,并拜见了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傅斯年问王叔岷想研究什么课题,王叔岷说:“《庄子》。”傅斯年点了点头,说:“你要把才气洗...
关键词:学问 科研究所 《庄子》 傅斯年 北京大学 著名学者 才气 
傅斯年的孝顺
《当代老年》2018年第5期25-25,共1页江志强 
国学大师傅斯年父亲早逝,由母亲将他抚养成人。1935年秋天,事业有成的傅斯年把年迈的母亲从山东老家接到了身边。尽管工作繁忙,但傅斯年对母亲却是恭恭敬敬,极尽孝顺。有一次,由于一件小事,母亲发了脾气,傅斯年立即向母亲跪下,...
关键词:傅斯年 孝顺 国学大师 母亲 事业 太太 
陈寅恪与中研院史语所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82-92,共11页刘经富 陈新宇 
作者承担的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4年)规划项目<陈寅恪与历史语言研究所相互关系考论>(项目编号:14LS03)的成果之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学术界兴起"陈寅恪热"后,陈寅恪在大学任教的经历广为人知,但其学术生平的另一面——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兼历史组主任的事迹却被大学教授声名所掩没。近些年发现的相关资料表明,陈寅恪崇高的学术地位和声誉,颇得力...
关键词:陈寅恪 傅斯年 史语所 
傅斯年的父子情
《各界》2017年第9期47-47,共1页史飞翔 
1934年,三十八岁的傅斯年在与原配夫人丁馥萃协议离婚后,终于与同窗好友俞大维的妹妹俞大綵女士在北平结婚。俞大綵生于1907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外文系,性格活泼,思想开通,兴趣广泛,骑马、溜冰、打网球、跳舞样样出众,是出名...
关键词:傅斯年 父子情 1934年 离婚后 结婚 骑马 跳舞 才女 
谈谈材料问题
《秘书工作》2017年第4期43-44,共2页张国庆 
傅斯年先生治史,提出“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主张广泛搜罗与考订史料,强调史料的重要性。我认为起草公文,也是一个“动手动脚找东西”,然后加工提炼形成文章的过程。公文能不能写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占有的材料...
关键词:材料 傅斯年 后加工 动手 史料 公文 
傅斯年与台湾大学
《海峡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新权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其在台湾大学校长任内大力进行改革,强调应当保持大学的独立性和学术的尊严,主张开展客观的学术研究,要求学生'专求真理、力学、爱国、爱人',其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在海峡...
关键词:台湾大学 傅斯年 教育理念 学术研究 教育实践 海峡两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