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

作品数:1577被引量:1098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凤青石兴泽张峰焦润明桑兵更多>>
相关机构:聊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政治法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延安归来》:千古名篇“窑洞对”
《马克思主义文摘》2022年第3期104-104,共1页李英 
1945年7月1日至5日,黄炎培、章伯钧、傅斯年等6人组成国民参政员访问团赴延安。黄炎培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短短5天的延安之行,对当时年近古稀的黄炎培来说,像一道冲击波,让他对中国的光明前途有...
关键词:黄炎培 爱国民主人士 章伯钧 延安归来 千古名篇 光明前途 傅斯年 
抗战时期云南籍高官赞同“中华民族是一个”主张的原因及意义
《贵州民族研究》2022年第5期34-38,共5页娄贵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史上边疆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进程及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ZD215);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济全球化视野下外币流通与近代西南边疆社会研究”(项目编号:QN202027)的阶段性成果
1939年傅斯年所谓龙云、周钟岳等云南籍高官对“中华民族是一个”主张持赞赏态度属实。这是他们接受“礼别华夷”的族类观,通过学习和践行儒家文化,认同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客观表现,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礼别华夷 中华民族是一个 龙云 周钟岳 傅斯年 
深情刻画信仰深处的人性底色
《青年记者》2021年第13期109-109,共1页时统宇 
坦率地说,每当回顾中华大地那段风雨如磐的历史时,总不免扪心自问:像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以及陈延年、陈乔年、夏明翰等年纪轻轻便壮烈牺牲的革命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他们有眼光、有能力、有人脉,做学问,可开宗立派,成一代...
关键词:造福一方 民国范儿 人生道路 夏明翰 钱穆 壮烈牺牲 傅斯年 陈延年 
权势干预与学术独立——以周天健入职史语所为中心被引量:2
《近代史学刊》2021年第1期84-101,268,269,共20页张辉 
1942年因日寇入侵而辗转播迁于大后方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不拟招人、违反院章的情况下,被迫吸纳仅有高中学历的周天健为助理员。此事过程异常曲折,名义起初由国民政府考试院铨叙部分发为助理研究员,然后变相操作为该院院长戴...
关键词:周天健 傅斯年 朱家骅 史语所 
“正副所长”
《咬文嚼字》2018年第5期1-1,共1页苻景略 臧田心(画) 
在西南联大任教时,傅斯年担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郑天挺担任副所长。有人来访时,研究所的接待员总是问:“您是找傅所长还是郑所长?傅所长是正所长,郑所长是副所长。”来访者常常被问得一头雾水。
关键词:所长 科研究所 西南联大 傅斯年 郑天挺 接待员 来访者 
蒋介石的私情治国
《民主与科学》2018年第1期67-70,共4页张耀杰 
对于蒋介石所奉行的私情治国,余英时称之为"结金兰"的政治观,傅斯年称之为"法治观念极微"的"内心之上海派",史迪威称之为"无知、专横、顽固"的"威恩兼施"。
关键词:蒋介石 治国 私情 法治观念 政治观 余英时 傅斯年 史迪威 
傅斯年豪气不足,霸气有余
《廉政瞭望》2017年第8期42-42,共1页余世存 
傅斯年这个五四时代的学术活动家,存建设中国现代学术共同体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他在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的学术组织工作极为出色。陈寅恪、钱穆等人因此以为中国的学术共同体在日本侵华前就有了萌芽。
关键词:傅斯年 学术共同体 豪气 学术活动 中国现代 组织工作 日本侵华 考古学 
看淡官位的傅斯年
《政府法制》2016年第35期36-37,共2页唐宝民 
千百年来,中国学人始终奉行“学而优则仕”的原则,把“成为帝王师”“致君尧舜上”当成最高理想,不满足于仅仅在学术上取得成就,还想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于是,便想方设法往官场中挤,以达到进入仕途的目的。
关键词:傅斯年 “学而优则仕” 官位 最高理想 致君尧舜 中国学 官场 
不妥协的“大炮”傅斯年
《政府法制》2016年第18期58-60,共3页刘占清 
提起山东聊城人傅斯年,其头上有许多称号:胡适的学生、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领袖、中央研究院史语研究所的所长、北大的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等。论作学问及人品,傅斯年无疑是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论政治,都言百无一用是书生,而在...
关键词:傅斯年 大炮 妥协 五四运动时期 大学校长 中央研究院 研究所 孔祥熙 
不妥协的“大炮”傅斯年
《政府法制》2016年第14期36-37,共2页刘占青 
提起山东聊城人傅斯年,其头上有许多称号:胡适的“学生”、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领袖、中央研究院史语研究所的所长、北大的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等。论作学问及人品,傅斯年无疑是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论政治,都言百无一用是书生,...
关键词:傅斯年 大炮 妥协 五四运动时期 大学校长 中央研究院 研究所 孔祥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