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效应

作品数:15被引量:4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之琛蒋惠兰郝欣先李欣杨宏羽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安县农业局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耕作与栽培》《现代农业》《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同肥密因子对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
《福建稻麦科技》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林威鹏 
为了探索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高效肥密优化方案,基于四因子五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种植密度与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效应的影响,建立了肥密因子与马铃薯产量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模型的方程解...
关键词:肥料 密度 马铃薯 地膜覆盖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膜下滴灌油葵土壤水热高效利用及高产效应被引量:22
《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第8期82-88,共7页杨宏羽 李欣 王波 钟海旭 章斌科 王泽斌 
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项目(1308RJYA068);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4-156)
油葵作为高产优质油料作物,在民勤绿洲种植面积较大,但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常规种植油葵已不能满足节水高效的要求。为了研究油葵膜下滴灌条件下的水热效应及适宜灌溉制度,于2012年4月-2013年9月连续2 a在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民勤灌...
关键词:灌溉 土壤 作物 油葵 膜下滴灌 节水高产 效益 
水稻迟熟突变体恢复系LR7954配组特性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3期21-21,25,共2页夏岳章 沈圣泉 
用60Coγ射线(350Gy)辐照水稻恢复系浙恢7954干种子,经诱变后代筛选,获得了1份迟熟突变体LR7954。经考察,与原浙恢7954相比,LR7954抽穗期和全生育期分别延迟7 d和5 d;同时,还表现为植株高大、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等特性。配组试验表明,LR...
关键词:水稻 恢复系 LR7954 γ诱变 迟熟突变体 高产效应 
大豆“暗垄密”栽培技术的高产效应研究被引量:5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年第6期11-13,共3页周勋波 王晶英 杨方人 张国军 宫占元 
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 ,结合化控、液肥及灌溉处理对大豆“暗垄密”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暗垄密”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比一般垄作栽培平均增产 2 0 %。其较理想的行距为 35~ 45cm,密度为 40~ 55万株 /hm2 。
关键词:大豆 暗垄密 栽培技术 产量 高产效应 
水稻地膜旱管间套大豆高产效应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2000年第2期68-68,74,共2页易杰忠 赵自光 
关键词:水稻 大豆 产量 地膜旱管 间作 套作 栽培技术 
玉米灭茬耕作对土壤培肥和玉米持续高产效应的研究
《现代农业》1994年第9期18-19,共2页王鹤桥 
玉米灭茬耕作对土壤培肥和玉米持续高产效应的研究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王鹤桥松嫩平原黑土区是以玉米为主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北部玉米带的组成部分。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不断引入低纬度晚熟杂交种和增施各种化肥,使玉米生...
关键词:玉米 耕作 灭茬耕作 土壤肥力 产量 
多蘖壮秧少本稀植的高产效应
《云南农业科技》1994年第1期3-6,共4页骆驷臻 杨德林 郑忠秀 
多蘖壮秧少本稀植的高产效应姚安县农科所姚安县农业局骆驷臻,杨德林,郑忠秀姚安皆种植常规种粳稻。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稻生产也有了发展,但栽培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秧田用种量过高,亩播100~200千克,大田多本密植,...
关键词:粳稻 多蘖壮秧 稀植 产量 效应 
杂交稻疏窝双苗增产效应初探
《耕作与栽培》1992年第6期47-48,共2页徐宗俦 张克龙 
关键词:杂交稻 疏窝双苗 高产效应 
玉米灭茬耕作对土壤培肥和玉米持续高产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玉米科学》1992年第C12期30-31,共2页王鹤桥 宿庆瑞 王英 迟凤琴 
松嫩平原的玉米主产区在玉米连作情况下,以玉米灭茬耕作代之以刨茬耕作,是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实现玉米持续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根茬灭茬留地使土壤有机质归还率达50%以上,土壤腐殖质得到了更新;土壤养分释供能力和...
关键词:玉米 灭茬耕作 土壤肥力 增产效应 
夏大豆粒茎比值的高产效应及其遗传变异的研究被引量:2
《作物学报》1992年第5期380-386,共7页郝欣先 蒋惠兰 李之琛 聂翠琴 丁发武 李星华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高产品种诸多经济性状的量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以节荚数和粒茎比值增量最大。其形态性状株型向矮壮紧凑型变迁。粒茎比值高、茎重适宜、光效高才是高产品种的重要特点。 F_2代粒茎比值呈连续遗传变异,组合发生正负向超亲变异机率...
关键词:夏大豆 粒茎比值 遗传变异 大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