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有感》

作品数:19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郭力黄海霞杨斌马天娇李军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延安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学习之友》《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延安“新女性”的身份认同、生存困境及其现代启示--以丁玲《“三八节”有感》为考察中心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43-47,共5页鲁琼琼 傅美蓉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SGH17H198)。
延安时期,在《“三八节”有感》中,丁玲不仅揭橥了延安“新女性”处于革命者与妻母角色之间的身份冲突,而且呈现了女性独特的生存体验以及在“无性别状态”的战时环境下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并表达了自己对革命政权内部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
关键词:丁玲 延安时期 《“三八节”有感》 新女性 
“文化磨合”视域下延安文学前期的丁玲写作——以《“三八节”有感》为例被引量: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59-63,共5页马杰 
抗战背景下的延安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场域,聚集了众多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分子,从而出现了多元文化形态相互磨合交融的景象,以五四文化传统与党领导下的延安革命文化传统的"磨合"最为突出。丁玲作为最典型的延安文人,她的《"三八节"有感...
关键词:丁玲 《“三八节”有感》 文化磨合 五四 延安 
来自时代亲历者的隐忧——由丁玲《三八节有感》透视延安版画中女性生存境遇
《鲁迅研究月刊》2018年第5期40-50,81,共12页白玉 
延安时期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其中一些脉络错综交杂令人眩迷,各种因素各种合力此起彼伏,关于一些现象的介绍朦胧模糊,其中关于女性生存境遇在不同文艺形式中的表现存在差异,间接表明这是一个多样化、错综交杂的社会。在思维惯性制...
关键词:生存境遇 延安时期 《三八节有感》 女性 版画 丁玲 隐忧 存在差异 
守望“良知”——重读丁玲的《“三八”节有感》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100-102,共3页黄海霞 
丁玲延安时期所写的《"三八"节有感》,从文本和文体的角度进行双重解读,可以看到作家始终没有忘记文学创作理应着眼于人文关怀的基本使命,历史所赋予知识分子的责任和良知已深深融入了她的生命本体,成为其精神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关键词:丁玲 良知 守望 
跳不出“灰阑”的女人——丁玲《三八节有感》再解读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7期17-18,共2页马天娇 
延安时期妇女解放的话题被整合于民族国家的表述与认同中,男权中心的性别模式被强大的父权所替代,女性介入公共领域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往往是以不改变家庭内部性别秩序为前提,导致女性负担加重,而真正的男女平等,是在尊重两性差异的基...
关键词:男女平等 女性主义 《三八节有感》 
丁玲:一直处于政治旋涡中的作家
《现代阅读》2015年第1期63-63,共1页盛夏 
从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起到1955年被打成“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再到1957年反右中被打成“右派”开除党籍,乃至后来“文革”中被投进秦城监狱,又被“流放”到北大荒多年,多次的政治运动部冲击了丁玲,给她带来了许多精神甚...
关键词:中国作家协会 政治运动 丁玲 延安整风运动 《三八节有感》 “右派” 秦城监狱 “文革” 
血泪凝成的女性关怀——对丁玲《三八节有感》的解读
《文教资料》2011年第24期24-26,共3页谢灵 
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用冷静深隽的笔调揭示延安女性世界的是是非非,其女性关怀表达得最直接、最具体。
关键词:丁玲 《三八节有感》 女性关怀 
40年代革命解放区下的女性关怀——评丁玲的《三八节有感》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年第7期12-12,17,共2页冯兆芹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的女作家,延安时期是作家一生创作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作家一如既往的延续了二三十年代对女性的命运的关注,并进一步对解放区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困境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本文以分析其这一...
关键词:丁玲 革命 父权制家庭结构 双重压迫 强己 
毛泽东勇于为下级承担责任
《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第1期73-73,共1页李斌 
保护丁玲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丁玲因写有杂文《三八节有感》和在她主编的《解放日报》文艺栏发表了王实味的杂文《野百合花》受到了批评。丁玲自己也认识了错误,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这本属正常现象,不料却被个别人抓住不放。在毛泽...
关键词:毛泽东 承担责任 《三八节有感》 延安整风运动 《解放日报》 自我批评 干部学习 丁玲 
女性意识的深化与超越——重读丁玲杂文《三八节有感》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9期52-53,共2页刘飞娥 
《三八节有感》透彻地分析了生活在延安革命队伍中的知识女性的尴尬与痛苦,提出女性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必须要自强自立,并加以社会的、制度的以及其他外部条件的配合。其成熟的女性主义思想既是作者莎菲时期女性意识的深化,同时又是超越...
关键词:《三八节有感》 深化 超越 女性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