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青与桃红》

作品数:46被引量:4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亚萍许燕转赵毅衡朱立立李丽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文学研究》《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长安学刊》《现代中文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聂华苓:立人之道,为仁为义——一滴有根有源的水
《国际汉学》2024年第6期155-155,共1页叶枝梅 
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2024年10月21日),湖北应山县(现属广水市)人,著名美籍华人女作家、翻译家。著有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千山外,水长流》《桑青与桃红》,散文集《梦谷集》《三十年后》,传记《沈从文评传》,自传《三生三世》(...
关键词:聂华苓 《桑青与桃红》 梦谷 著名美籍华人 沈从文 应山县 广水市 
离散视域之下移民女作家逃与寻的困境——以聂华苓《桑青与桃红》为例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68-73,共6页何海峰 
《桑青与桃红》揭示出20世纪离散的华人陷入一种逃离——寻路,终又找不到出路的循环宿命之中。桑青/桃红虽一直在“逃亡”的路上,但始终不懈地追寻自我存在的意义,以身体的迁徙对抗男权社会禁锢以及异质文化的排挤。一直“在路上”虽可...
关键词:桑青与桃红 离散 逃离与寻找 中心与边缘 
鬼话离散:聂华苓《桑青与桃红》的志怪互文
《南方文坛》2024年第1期141-147,共7页赵帝凯 莫冉 
聂华苓的长篇小说《桑青与桃红》写成于1970年代,内容讲述在近代中国战乱中女主角桑青的逃难经历。小说的四部分依照女主角桑青成长时序排列并组成。第一部讲述中日战争期间,十六岁的桑青从恩施逃难到巴东,船搁浅于瞿塘峡时,船上人与人...
关键词:聂华苓 《桑青与桃红》 瞿塘峡 中日战争 国共内战 桑青 志怪 逃难 
中国现代文学视野下的《桑青与桃红》
《华文文学》2023年第3期67-72,共6页麻治金 
《桑青与桃红》揭示了现代中国人生存的“间际”体验,这种体验同样存在于《狂人日记》和《沉沦》等某些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之中。《桑青与桃红》延续了中国现代文学之为“现代”的思想和艺术,但相较于中国现代文学,《桑青与桃红》似乎走...
关键词:间际生存 任性 自由 “非中国人” 
“阴魂不散”——论《桑青与桃红》中女性意识的空间措置被引量:1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137-140,187,共5页李亚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11&ZD111)。
《桑青与桃红》中的空间叙事比较突出,桑青/桃红活动空间的不同特征显示出两者相异的性格特征和身份、文化认同。桑青的活动空间封闭、狭窄、压抑,指向其内敛、克制、自我压制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重负等对女性的...
关键词:空间叙事 女性意识 身份认同 
何处是归程——从聂华苓小说《桑青与桃红》看女性漂泊之路
《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4期196-198,共3页袁芳芳 
区别于留学生题材中常重在描画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西方"处境,聂华苓先生的《桑青与桃红》则是对20世纪中国人"何处是归程"的持续追问。借主人公桑青漂泊流亡中从正常逐渐走向人格分裂的过程,有层次地截取重庆、北平、台湾、美国四个时...
关键词:《桑青与桃红》 聂华苓 身份认同 漂泊 
论聂华苓长篇小说的叙事艺术——以《桑青与桃红》为研究中心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12期116-117,共2页房小铃 
《桑青与桃红》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旅美作家聂华苓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创作于一九七〇年,以桑青一生中四个生活片段构成,讲述桑青在社会动乱时期不断逃亡奔走,最后逐渐走向精神分裂的故事。
关键词:《桑青与桃红》 叙事艺术 流浪 
重读史丹——酷儿理论视域下的《桑青与桃红》
《世界文学研究》2020年第1期24-30,共7页王天然 
瞿塘峡空间展示了一对酷儿伴侣:史丹与桑青,二人构建了同性亲密关系。史丹是出走者、镜面者和父者,她以强势的姿态影响着桑青的人生选择。失父与失母的原生家庭创伤,令二人在精神上扮演相应的家庭角色,这一稳定性因流亡学生的加入而瓦...
关键词:《桑青与桃红》 史丹 桑青 酷儿理论 
文化之根的漂移与嫁接——从聂华苓小说《桑青与桃红》看流散华裔的边缘生存与文化认同被引量:4
《杭州学刊》2018年第4期212-223,共12页傅守祥 李好 
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攻关计划项目(2016GH015)资助
伴随19世纪后期以来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移民潮,许多流落异国他乡的流散作家的创作质量上乘,其复杂性与差异性令人目眩神迷,其相通处则体现为物质求新与精神恋旧之间的尖锐冲突、边缘生存中的深重异化与精神分裂。尽管生存异化与精神分裂...
关键词:文化之根 《桑青与桃红》 边缘生存 文化认同 
“南渡”文学叙事的三种范式——由《野葫芦引》《巨流河》《桑青与桃红》谈起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18年第4期150-158,共9页陈庆妃 
《野葫芦引》《巨流河》《桑青与桃红》是抗战时期的流亡学生——宗璞、齐邦媛、聂华苓的扛鼎之作,分别代表中国大陆、台湾和海外"南渡叙事"的三种视角,涉及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知识分子的两次南渡。从"流亡体验与两次南渡""延宕与重...
关键词:南渡 离散 《野葫芦引》 《巨流河》 《桑青与桃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