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过程的性质》

作品数:42被引量:9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逸斯王咏晖张维陶莎杨洪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读书》《科技风》更多>>
相关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法官的灵活逻辑———读《司法过程的性质》有感
《楚天法治》2022年第19期157-159,共3页胡嘉欣 
《司法过程的性质》这本书试图以通俗的语言向一个外行说明司法的过程是如何运作的,具体而言,例如,法官在决定一个案件时,他用了什么样的信息做指导等,换言之,即向读者揭示了司法过程的原则.在阅读过程中也给读者带来了思考,书中描写应...
关键词:司法过程的性质 法官 社会学 
从感性的判断中发掘理性的正义——读《司法过程的性质》后感
《小品文选刊(下)》2017年第12期44-44,共1页郑君窈 
本杰明·卡多佐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法律家和法学理论家之一。他生活的年代正是美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卡多佐作为实用主义的推崇者,在他任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期间,运用他的司法智慧,完成了美国普通法的革命。本文是在阅读...
关键词:法律实用主义 法官造法 社会学方法 社会福利 
《司法过程的性质》为法官“自由裁量”设限
《法律与生活》2017年第18期56-57,共2页
自卡多佐的《司法过程的性质》一书译至中国,即产生各种版本的解读。一部作品,一经出版,即获得独立的品格。一本书的价值,无法自我展现,有赖读者的理解:
关键词:《司法过程的性质》 自由裁量 法官 自我展现 卡多佐 
司法过程的手段与目的——以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为研究范本
《学理论》2017年第8期117-119,共3页于嵘翰 
本文以《司法过程的性质》作为研究范本,通过对此书的文本解读与归纳,提炼出卡多佐关于司法过程中所使用的四种手段和秉持的正义与社会福利的目的,并从中窥探出卡多佐司法过程的实质。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从而展示出卡多佐以当前社会现...
关键词:司法过程的手段 目的 实质 
司法者如何阐扬法义——以《司法过程的性质》文本为例
《法制博览》2017年第20期122-123,共2页钟晗 
现代法制社会的构建有赖于以法官为代表的司法者们,因此如何在每一桩案件中向民众传达法律理念是各国的治理者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以卡多佐为代表的美国经验主义司法哲学流派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强调要用能动的方式去发现法律生长的轨迹,...
关键词:司法 经验主义 
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中的司法方法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年第25期3-4,共2页张乃元 
卡多佐作为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法官之一,他的法律思想更是透漏着浓厚的社会学特色和鲜明的社会福利倾向。在其任职期间的美国,正从自由资本主义迈向垄断资本主义,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美国社会,涌现出大量新生案件,这些案件很难适用当时...
关键词:卡多佐 司法方法 社会学方法 社会福利 社会观念 
司法过程之探寻——读《司法过程的性质》有感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年第22期91-94,共4页夏江皓 
司法过程面临着司法体制自身与社会现实的内外复杂性,一些法官或学者片面强调法律解释和法律文本,忽视了司法的外在复杂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卡多佐大法官《司法过程的性质》一书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强调法官重视法律的实践和社会现实,强调...
关键词:司法过程 法官造法 司法能动性 社会现实正义 
法官德性之重 基于审判的专业性的一点思考
《中国审判》2015年第15期68-69,共2页洪学军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本杰明·卡多佐在他的《司法过程的性质》中借用奥地利著名法学家埃利希的话说,“从长远来看,除了法宫的人格外,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保证实现正义,也即法官的人格,是正义的最终保障”。法官是法律帝国的国王,...
关键词:大法官 《司法过程的性质》 德性 审判 联邦最高法院 执行法律 实现正义 法学家 
变革时代法官的知识基础和角色担当——以解读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为例被引量:1
《法学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241-258,380,共19页李德旺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常安副教授主持的西北政法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公法名著导读课程建设研究”(XJY201510)的阶段性成果
司法在现代政治运行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卡多佐的司法哲学中,很侧重司法过程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司法对于其所处的时代下的反应。文章将卡多佐的司法哲学解构成如何认识时代与时代的变革,法官需要具备怎样的司法知识基础应对时代的变革和...
关键词:卡多佐 变革时代 法官 知识基础 角色 
法律漏洞填补的法社会学方法——读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的思考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47-50,共4页张淑丽 
法律漏洞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因而司法过程中法官造法就存在必要性。但就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以及中国现状而言,法官司法中对法律漏洞的填补存在很多差异。法社会学代表人物卡多佐的《司法过程的性质》,1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理论层面的思考...
关键词:法律漏洞 填补 法官造法 法社会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