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少年都不贱》

作品数:18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珞朱爱莲陈安琪陈建华姜云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新乡学院复旦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太湖》《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文艺争鸣》《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张爱玲笔触”——以晚期中短篇小说为中心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2年第9期16-24,共9页陈建华 
一、前言张爱玲的《色,戒》《浮花浪蕊》与《相见欢》均发表于1978年,作为短篇小说,在她的晚期创作中可谓吉光片羽(包括当时写就未发表的中篇《同学少年都不贱》),数量上不能与她的早期小说相比,但评价上除《色,戒》,其他还较少得到关...
关键词:《色 戒》 早期小说 张爱玲 《相见欢》 短篇小说 晚期创作 《同学少年都不贱》 中篇 
《第一炉香》:如果爱
《中国青年》2021年第22期54-55,共2页程果儿 
作为张迷,多年来,我手头只得一部《张爱玲文集》。极厚,黄色底纹上有她手绘的女人头像跟侧影。书里囊括张爱玲早先所有小说和散文篇目。新世纪里倒饬出来的《小团圆》《同学少年都不贱》跟《异乡记》,也陆续读过。尚余片鳞只甲,想来余...
关键词:《小团圆》 《第一炉香》 张爱玲 《异乡记》 新世纪 余生 《同学少年都不贱》 
服饰与性别、种族身份认同——以张爱玲的《同学少年都不贱》为例被引量:1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6年第9期96-99,共4页姜云飞 
张爱玲的服饰描写深为后人称道,但对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却未能在生前发表的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学界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运用时尚文化理论解读这篇作品中的服饰描写,指出与张爱玲早期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服饰、身体描写往...
关键词:张爱玲 服饰描写 身体建构 身份认同 
蹙眉打量 残缺的人生——以流散文学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同学少年都不贱》被引量:1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124-128,共5页陈安琪 
以流散文学的视角视之,张爱玲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具有明显的流散文学特质。身处异国他乡的张爱玲,一如既往地蹙眉打量残缺人生,她以故人旧事为题材,把回忆和虚构组织进了作品,表现了人们面对富贵尊荣时摆脱身份危机、重建自尊的强...
关键词:张爱玲 《同学少年都不贱》 流散文学 故人旧事 重建自尊 
个体与组合的冲突——张爱玲《同学少年都不贱》主题矛盾探析被引量:2
《作家》2012年第2期18-19,共2页朱爱莲 
小说的主题矛盾是张爱玲对赵珏选择的个体崇尚、个性解放的人生既讽刺又同情,同时对恩娟选择的组合式的合伙婚姻的人生既赞扬又嘲讽。看似命定的人生实际上决定于自己的选择,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负责。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
关键词:《同学少年都不贱》 个体 组合 冲突 个性解放 主题矛盾 
同学少年都不贱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2011年第10期21-22,共2页王鑫 
我上高中时,张爱玲的《同学少年都不贱》面世,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张迷”自不必说,连很多不喜欢张爱玲的人,都买来看。因为这本书被宣传为张爱玲生前未发表的遗作。一代才女留给世人最后的东西,总该是珍贵的,起码能勾起人的好...
关键词:《同学少年都不贱》 张爱玲 好奇心 
解读《同学少年都不贱》叙事话语下的情感密码
《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X期44-44,共1页黄玫 
本文从作者的叙事策略上分析《同学少年都不贱》的情感内涵与艺术外观的契合。《同学少年都不贱》从前期解构亲情、爱情走向了解构友情,"一级一级走向没有光的所在"。在这里生活与艺术都不复有前期的传奇色彩和艳异空气,只有各自营生冷...
关键词:友情 消解 叙事 象征 
张爱玲的“小团圆”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2009年第4期56-58,60,62,63,共6页田伟青 
2009年2月底,繁体版《小团圆》在中国台港两地陆续面世,在华语文学世界引起震动。4月8日,简体版《小团圆》在大陆各大城市全面上市,甫一露面马上热销。据出版方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称,首印十多万册早就订购一空,已准备进行加印。4...
关键词:团圆 张爱玲 《同学少年都不贱》 文艺出版社 北京大学 《郁金香》 文学世界 大城市 
“娜拉寓言”的深度言说——解读张爱玲遗作《同学少年都不贱》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第4期131-133,共3页徐晓芳 
张爱玲的遗作《同学少年都不贱》是对"五四""娜拉寓言"的深度言说。言说的必要是作者写作的巨大冲动。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娜拉走出家庭后独立生存的心路历程作细微深入的描述。然而,作者在最后自己将这一言说消解了。
关键词:“娜拉寓言” 言说 必要 深度 消解 
轻肥恣意 冷暖自知——对张爱玲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的解读
《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44-47,共4页周惠珍 
赵珏和恩娟是张爱玲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小说通过这两个学生时代同窗的身世变迁,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的对立和统一,爱情与婚姻的分离和组合,男人与女人的对立和依赖,人性与时代的矛盾和融合...
关键词:赵珏 恩娟 爱情 婚姻 人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