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

作品数:114被引量:7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申刘小文赵逵夫刘小文范董平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张良与《黄石公三略》的思想关联
《文史知识》2024年第11期79-83,共5页陈曦 
《黄石公三略》又名《三略》《黄石公记》《黄石公三略记》等,与《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李卫公问对》合称“武经七书”。该书名称中的黄石公,其事迹最早见于汉初“三杰”之首张良的传记一《史记・留侯世家...
关键词:三国时期 《黄石公三略》 黄石公 武经七书 太公兵法 《尉缭子》 张良 留侯世家 
论尉缭子的“文武之道”
《孙子研究》2024年第3期75-86,共12页张申 
“文武之道”原是指尧、舜、禹、汤、周文、周武等古代圣王治国平天下之道。20世纪70年代初,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发现了大批兵书残简,其中有与今本《尉缭子》[1]大致相同的残简六篇。残简中多有尉缭对“文、武”的论述,他以治兵实际为...
关键词:银雀山汉简 文武之道 《尉缭子》 兵家 刑德 
银雀山汉简与《尉缭子》的一处异文及相关问题
《出土文献》2024年第1期70-74,171,172,共7页王辉 
在与出土文献进行对读时,传世文献的版本问题需要重视。时代较晚的校刻本,一些有价值的异文往往会因为校勘者的误改而消失;相对较早的版本则会保留更多的异文信息。从银雀山汉简与《尉缭子》的一处异文来看,时代更早的写本《群书治要》...
关键词:银雀山汉简 尉缭子 对读 群书治要 
《尉缭子》军事思想蠡测
《孙子研究》2023年第5期9-16,共8页熊剑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齐鲁兵学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研究”(22JJD770050)阶段性成果。
《尉缭子》是一部论兵之作,但也有不少思想更靠近法家,显示出战国晚期的部分特征。该书在战争观方面,注重“义战”和“人事”;在治军方面,强调明法和审令;在战争指导思想方面,对攻守之道等作战方法也有所探讨。因有独到见解和主张,该书...
关键词:《尉缭子》 军事思想 蠡测 军事史 
银雀山汉简《尉缭子·守权》的异文与思想
《新乡学院学报》2023年第8期40-42,47,共4页吴昌昊 
银雀山汉简《尉缭子·守权》现存8支,有大量异文。其异文以假借字为主,脱文现象严重,用词义同或义近,句式变化多样,但结构基本一致。经过对内容的分析,可推知其守城思想与墨家的“救守”思想一脉相承。
关键词:《尉缭子》 《守权》 异文 
光秦兵书《尉缭子》的保密谋略
《保密工作》2023年第2期68-70,共3页陈书臻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保密理论和情报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诸子百家关于保密谋略的论述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尉缭子》作为先秦兵学经典,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保密谋略。
关键词:《尉缭子》 情报思想 诸子百家 保密 谋略 高峰期 先秦时期 
《六韬》《司马法》《尉缭子》《武经七书》中的战争密码
《国家人文历史》2023年第1期42-49,共8页赵恺 
熙宁五年(1072)六月,宋神宗继宋仁宗之后重新开设“武学”(军事学校)。为了适应教学和军事训练的需要,元丰三年(1080)四月,宋神宗诏命国子监司业朱服等人“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对》(《李...
关键词:《武经七书》 武学 熙宁五年 《司马法》 《尉缭子》 《六韬》 《孙子》 校定 
《尉缭子》成书时代探赜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2年第4期13-26,共14页王博 
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周至战国兵制新探暨相关问题研究”(2022G011)。
1972年随着山东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尉缭子》的问世,学界对《尉缭子》一书成文年代的研究日渐提上日程。我们通过对尉缭其人身世的考订,及书中记载有关治国理念、治军理念、作战时的用兵规模及战争观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后认为,《尉缭子...
关键词:尉缭子 成书 探赜 
《尉缭子》的著录、流传及版本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83-91,共9页张申 
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CXZZBS2020074)。
今本《尉缭子》24篇源于北宋《武经七书》,而《汉志》所著录两部《尉缭子》篇数均与之相异。唐、宋时该书杂家、兵家之归属时有变动,颇为可疑。兼之唐宋类书偶引《尉缭子》语而数不见于今本,由此致争论渐起。拨清历史疑雾,是为我们当下...
关键词:《尉缭子》 《武经七书》 兵家 杂家 
《尉缭子》研究述要
《滨州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12-18,共7页李元鹏 刘苏 
由于缺乏有力的史料,历史上围绕尉缭其人及《尉缭子》一书的真伪之辩不绝如缕。相对而言,认为两个尉缭为不同时代的两个人,较好理解。在没有新的、更有力的证据出现之前,维持对尉缭其人所处时代悬而未决的状态,当是客观和科学的态度。...
关键词:《尉缭子》 尉缭 先秦 军事观念 国家治理 政治 军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