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通义》

作品数:273被引量:19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其泰罗炳良王婵屈宁钱志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刘知几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史通义》
《宁波通讯》2015年第14期89-89,共1页章学诚 
《文史通义》是清朝乾、嘉时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著作。本书是一部开新学术风气的著作,书中主张借古通今,所论涉及史学、文学、校雠学等多种领域。《文史通义》和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关键词:《文史通义》 章学诚 史学理论 著名学者 学术风气 《史通》 校雠学 刘知几 
谈志传
《广东史志.视窗》2009年第4期11-14,共4页韩章训 
注又称注释、注解、注脚等。注释有两种,即自注、他注。他注是注他人之书,自注是作者对自撰之书进行注解。史书注释称为史注,志书注释称为志注。本文侧重研究的是志书的自注问题。历史学界历来重视史注问题。关于史注问题的零散论述...
关键词:《文史通义》 史学专著 《史通》 注释 史注 自注 史学界 刘知几 
《史通》《文史通义》有关《史记》评论之比较研究
《历史教学》2004年第4期12-16,共5页杨绪敏 
刘知几注重从编纂学的角度指出<史记>在编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图为后世的修史立一"法典",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造和完善纪传体史书的建议和主张.章学诚则主张学习司马迁圆通变化的旨意,反对班固及以后史官在修史过程中谨守绳墨、不知变...
关键词:《史通》 《文史通义》 《史记》 纪传体史书 章学诚 刘知几 
刘知几与章学诚历史编纂学思想的比较被引量:1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5期20-25,共6页白云 
《史通》和《文史通义》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理论著作 ,集中体现了刘知几、章学诚的史学理论成就。二书对各种史书体裁、体例的流变和得失都有详尽的论述 ,较完整地反映了两人对历史编纂学的认识 。
关键词:刘知几 章学诚 《史通》 《文史通义》 历史编纂学 思想比较 史学理论 
中国古代史论与《史传篇》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11-16,共6页曾凡英 
成书于公元六世纪初叶的《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综论古今文体的文学理论巨著。作者刘勰,字彦和,生于南朝宋明帝始元年(公元466年)前后,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左右。勰少时“笃志好学”,因家贫而不事婚娶,“依法门僧佑,与之...
关键词:古代史论 历史学家 《文史通义》 《史记》 《文心雕龙》 《史通》 编纂方法 《资治通鉴》 历史著作 刘知几 
称谓的功能类别
《语文学习》1994年第3期27-27,共1页朱玲 
从性质上说,称谓可以分自称、他称、谦称、鄙称、敬称、专称、代称、惯称八类。自称是人们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如帝王对下自称"寡人",列国大夫和士对别国君王自称"外臣",年幼者对年长者自称"小弟"。他称是称呼对方。如称皇帝为"陛...
关键词:年长者 敬称 现代汉语 成年男子 禹锡 通俗编 《文史通义》 孟公 刘知几 小录 
试论章学诚的史学改革思想被引量:1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44-49,共6页王勇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集大成的史学理论专家,其史学思想十分丰富,包含有较多的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主张“六经皆史”,倡言“史意”,推崇通史。史书编纂应力求“会通”、“详近略远”,创设新的史书体裁,立史官专传,区分史籍为“撰述”、“记...
关键词:史学理论 六经皆史 史学思想 记注 《文史通义》 史体 刘知几 中国史学 经世致用 乾嘉时期 
章学诚《文史通义》将有完整的版本面世
《中国地方志》1993年第3期19-19,共1页叶建华 
章学诚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文史学家和方志学家,他的代表作《文史通义》与唐代刘知几《史通》齐名。但由于作者生前没有定稿,所以,此书自问世以来,一直未曾有过一个令人满意而完整的定本。
关键词:《文史通义》 章学诚 版本 中国封建社会 方志学家 文史学家 《史通》 刘知几 
总结与嬗变
《文史知识》1993年第4期47-53,共7页瞿林东 
一历史批判精神和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清代前期(1644—1840)的史学是中国古代史学最后一个发展阶段。明代中叶开始出现的封建社会内部的微弱的变化,明清皇朝的更迭,清前期的文化政策,以及古代史学的2000多年的积累。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学 经世致用思想 清代前期 文化政策 官修史书 《文史通义》 明代中叶 史学理论 刘知几 发展阶段 
鉴识和探赜——走出史学批评的误区
《文史知识》1992年第4期63-69,共7页瞿林东 
一从'物有恒准,而鉴无定识'说起《世说新语》有《识鉴》篇,讲的是对人的鉴识。《文心雕龙》有《知音》篇,讲的是文学作品的鉴识之难。它指出:'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作者刘勰认真地分析了文学作品的'知音...
关键词:史学批评 刘知几 《世说新语》 《知音》 史通 出自胸怀 《史通》 《文史通义》 文史通义 浦起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