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爸爸》

作品数:44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吴兰曹冰青胡小凤杨晓林张琳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视台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文坛》《电影文学》《电影艺术》《中国企业家》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女性视角下父女关系的重构——评徐静蕾电影《我和爸爸》
《幸福生活指南》2023年第24期157-159,共3页温嘉明 谭瑶 刘寓瀚 
本文旨在从影视心理学角度,以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我和爸爸》为研究对象,探讨影视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研究以及影片的心理特征。分析将从人物形象、人格、视听语言(叙事方式、色彩、景别、台词)和导演角度展开。基于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共性...
关键词:人格 原生家庭 我和爸爸 情感寄托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观照下可疑的女性主义——重新解读电影《我和爸爸》
《保山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45-48,共4页纳文洁 
电影《我和爸爸》展现了一段爱情般依恋终生的亲情,主人公小鱼从童年开始就怀有朦胧的恋父心理,这种对于父亲的依恋影响了她一生的情感选择。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探析就会发现,这部电影是在讲述缺失父爱的...
关键词:《我和爸爸》 厄勒克特拉情结 女性主义 
成长的烦恼——徐静蕾前期电影创作的精神分析解读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年第24期184-185,共2页李晓欢 
徐静蕾早期的电影创作聚焦于成长中的女孩和成年男性之间的关系,影片中的女孩对成年男性所代表的象征秩序表现出或抗拒或迷恋或认同的矛盾心理,显示出拉康所说的前"象征界认同"的特征。而这种矛盾心理和徐静蕾的现实创作形成互文,一定...
关键词:《我和爸爸》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梦想照进现实》 精神分析 
浅析徐静蕾导演的《我和爸爸》的镜头语言
《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8期206-206,共1页陈琳 
在电影《我和爸爸》中,徐静蕾导演用独特细腻的女性视角诠释了一个"混混"父亲与女儿的父女情深。影片用平淡的叙事风格来演绎复杂的情感,又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本文将着重从影片中人物衣着外貌、影片画面构图、画...
关键词:徐静蕾 《我和爸爸》 镜头语言 
我和爸爸
《作文之友(小学阅读版)》2016年第3期35-35,共1页刘友畅 
滴,滴,一大早,迪士尼牌闹钟把我从睡梦中拉了起来。我连忙穿好衣服下楼。 来到楼下时,爸爸已经在等我了。爸爸说:“我们先来绕我们家周围跑五圈。”我说:“好啊!”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我和爸爸》 刘友畅 
简素美学:徐静蕾的“情感三部曲”
《文艺评论》2015年第11期137-143,共7页赵伟东 
黑龙江省教育厅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面上项目"华语电影传播审美意涵的个案研究"(项目编号:12542073);2015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华语电影美学范式的个案研究"(立项编号:2015D037)的阶段成果
在中国影视界徐静蕾是公认的才女,她集表演、编剧、导演三者于一身,既有文艺范的小众电影的娓娓道来,又有商业片的来势滔滔的亿元入账,并多次获编剧、导演和表演等国内外大奖。其书法被评为“清冽而优雅”,方正电子携其开发的“方正静...
关键词:徐静蕾 三部曲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情感 美学 《梦想照进现实》 《我和爸爸》 方正电子 
徐静蕾影片叙事模式分析
《电影文学》2014年第4期49-50,共2页龚频 
著名演员徐静蕾以其题材风格多变、良好的口碑和高票房的保证奠定了她在新中国电影史上新晋女导演的位置。本文以由她导演的五部影片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叙事结构、叙事主题和组织叙事视点三个方面进行叙事学分析,找出共有的叙事风格和特...
关键词:叙事 《我和爸爸》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视点 
影片《我和爸爸》中另类父女关系解读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44-47,共4页华丹 
文章解读了徐静蕾导演的影片《我和爸爸》中另类父女关系产生的原因、另类父女关系的种种表现、另类父女关系的特殊意义,指出在中国电影史上女性的成长缺席已久的背景下,电影《我和爸爸》将亲情成长主题置于另类父女关系背景下展开是该...
关键词:电影 我和爸爸 另类 父女关系 
我和爸爸
《作文之友(快乐作文与阅读)(高年级版)》2011年第10期46-46,共1页郭乐凡 
在我三岁时,爸爸就被派到铜陵上班了,他每个月只能回来三四天。我和爸爸边走边说着。半路上,爸爸突然发现没带手机。他便让我自己去上学。走着走着,突然想起爸爸马上就要回铜陵了。我居然连“再见”也没说一声,
关键词:《我和爸爸》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女性意识难以掩盖的恋父情结——浅析徐静蕾的《我和爸爸》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被引量:4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年第9期94-95,共2页曹冰青 
徐静蕾自从执导影片后,即被部分媒体誉为女性主义电影的代表。她自编自导自演了两部作品:《我和爸爸》以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后者在大众眼里尤其具有女性主义的旗帜意味。但是在影片《我和爸爸》中,不难发现有很强烈的恋父情结...
关键词:徐静蕾 恋父情结 女性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