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五代史平话》

作品数:13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福唐沈晓敏罗筱玉李作霖周偈琼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文学研究》《汉字文化》《励耘语言学刊》《文学遗产》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巴甫洛夫斯卡娅的《新编五代史平话》研究
《国际汉学》2017年第2期80-86,共7页成文艳 
俄罗斯汉学家巴甫洛夫斯卡娅把中国平话称作"民间历史长篇小说",她运用校勘学的方法对《新编五代史平话》的史料来源、成书年代、叙事结构、官方文书使用情况做了详细分析,还对《新编五代史平话》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本文对...
关键词:《新编五代史平话》 俄罗斯 巴甫洛夫斯卡娅 宋元平话研究 
“平话”释义——兼论《新编五代史平话》为元编、元刻本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90-94,共5页武迪 聂芸 
通过对元明清三代有关"平话"及"评话"文献的梳理,可知"平话"并非完全是"有说无唱"的,也不是讲说平凡、普通的故事,而是以元代通行汉语进行讲唱的、兼有说唱的一种说话艺术。《新编五代史平话》作为现存最早的一部讲史平话作品,它的成书...
关键词:平话 评话 五代史 说唱 
浅谈《汉语大词典》“衙兵”一词释义补正——以《新编五代史平话》为例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年第8期39-41,共3页邓珊 
《汉语大词典》作为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颇具权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衙""牙"二字的讹变关系入手,结合《新编五代史平话》中的例证,对《汉语大词典》中"衙兵"一词释义进行补充。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 《新编五代史平话》 衙兵牙兵 
《新编五代史平话》成书探源被引量:4
《文学遗产》2012年第6期86-97,共12页罗筱玉 
此前未见著录、直至清末才发现的《新编五代史平话》,对后世古典小说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迄今为止,有关该平话的题材来源、编刊年代等一些基本问题,至今仍存在歧误,更缺乏对其文本层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力图将《五代史平话》置...
关键词:《五代史平话》 《资治通鉴纲目》 成书 探源 
《新编五代史平话》的话语形式及其含蕴被引量:2
《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52-55,共4页李作霖 
国家社科课题"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研究"(03BZW004)的后续成果
《新编五代史平话》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演义著作,其话语形式十分复杂,既包含民间说话的诗词、插话和口头语言形式,也承袭了正史的编年实录及其书面语体形式。但在本质上它呈现了一种民间话语形态,反映了民间知识人的特定历史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新编五代史平话》 话语 视点 
浅析《新编五代史平话》谦称与尊称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0年第6期39-39,共1页方佳茹 
《新编五代史平话》是现存最早的"讲史"话本,在我国的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料价值很高,被认为是"宋代长篇小说"之一。笔者以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为依托,对其中的谦称与尊称进行描写。
关键词:《新编五代史平话》 尊称 谦称 中国古典文学 1954年 语料价值 长篇小说 小说史 
《新编五代史平话》中“得”的语法化程度层次分析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10年第1期43-47,共5页陈东刚 
“得”的语法化问题一直是汉语述补结构研究的焦点,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吕叔湘(1944)、曹广顺(1995)、赵长才(2000)、吴福祥(2002)、石毓智(2006)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得”产生发展的语法化进程,也有专书断代研究考察历...
关键词:语法化 “得” 层次分析 平话 述补结构 断代研究 吕叔湘 石毓智 
《新编五代史平话》真性疑问句研究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41-44,共4页周偈琼 林源 
《新编五代史平话》是现存最早的"讲史"话本,语料价值颇高,在近代汉语时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新编五代史平话》中的真性疑问句进行了穷尽性的描写和研究。
关键词:《新编五代史平话》 疑问句 真性疑问句 
《新编五代史平话》口语称谓词初探
《励耘语言学刊》2009年第1期192-201,共10页李福唐 
讲史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一书,语料价值颇高,在近代汉语研究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新》中保留下了大量丰富的、生动的、具有宋元时期社会特点的口语称谓词。文章举例说明《新》称谓词对大型汉语辞书可以起到重要的订补作用。
关键词:新编五代史平话 称谓词 汉语大词典 订补 
《新编五代史平话》口语称谓词初探被引量:1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李福唐 
讲史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一书,语料价值颇高,在近代汉语研究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新》中保留了大量丰富的、生动的、具有宋元时期社会特点的口语称谓词。文章举例说明《新》称谓词对大型汉语辞书可以起到重要的订补作用。
关键词:《新编五代史平话》 称谓词 《汉语大词典》 订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