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下》

作品数:93被引量:11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谭剑波王磊梁涛张岂之韩东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济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先秦“辩者二十一事”的语言哲学
《读好书》2023年第14期81-86,共6页胡适 
《庄子·天下》篇记录辩者二十一事:(1)卵有毛。(2)鸡三足。(3)郢有天下。(4)犬可以为羊。(5)马有卵。(6)丁子有尾。(7)火不热。(8)山出口。(9)轮不碾地。(10)目不见。(11)指不至,至不绝。(12)龟长于蛇。(13)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14)...
关键词:语言哲学 《庄子·天下》 辩者二十一事 
应物之方:《庄子·天下》篇的叙述脉络与著述意图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7期10-15,共6页刘书刚 
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资助项目。
《庄子·天下》篇中,“物”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概念,应物之方是作者概括众多学派思想时,用以构建其叙述的一个核心主题,以此为脉络,此篇呈现了庄子之学对已有学说的吸收、转化、偏移。因此,《天下》篇在叙述各家学术时,作者着重选取...
关键词:庄子 《天下》 应物之方 叙述脉络 著述意图 
《庄子·天下》“不可与庄语”辩正
《江淮论坛》2023年第3期51-57,共7页辜天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黄老道家思想史”(16ZDA106)。
《天下》篇“不可与庄语”之“庄”,当据郭象《注》佚文释为“庄周”。此种诠释不仅得到惠施卒后庄周“见世莫可与语”之传闻的支撑,而且合于庄子“知而不言”“不言则齐”的精神旨趣,并在文脉与句法上得以贯通无碍。而“庄正、庄大、...
关键词:不可与庄语 庄周 庄大 庄正 
《庄子·天下》《论六家之要旨》《汉书·艺文志·道家略》论道家之异同
《华夏文化》2022年第4期19-22,共4页刘雅楠 
“道家”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陈丞相世家》,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旨》首次将“道家”作为学派来论述,《汉书·艺文志》基于目录学家的立场沿用此含义,此后“道家”作为学派成为基本用法。但内容上以学派视角论述道家的文本在“道家...
关键词:社会政治环境 目录学家 六家 陈丞相世家 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 学术史 学术文献 
《庄子·天下》篇作者及成文年代考辨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8期1-7,共7页秦晓 
《庄子·天下》篇是先秦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学界对其作者及成文年代看法不一。今本《庄子·天下》篇的作者及成文年代需以“惠施多方”章为界一分为二进行考察。“惠施多方”以上诸章为庄子后学所作,其称赞道家特别是庄子的思想,...
关键词:《庄子·天下》 作者 成文年代 考辨 方法意识 
“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真义解证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78-82,共5页揣松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诸子学通史”(19ZDA244);南阳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课题“陆贾经学探微”(2020ZX025)。
《庄子·天下》篇评价宋钘和尹文学术思想,其中有“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宋代以来,对这句话含义的解释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其中“容”字到底作何解释上。总而言之,主要有解为“容止”之义、释作“欲”之借字、指“情”而...
关键词:《庄子·天下》 宋钘 尹文 “语心之容 命之曰心之行” 《尚书·洪范》 
道术之为天下裂--从《庄子·天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之变
《文教资料》2021年第35期40-43,共4页谭惠予 
从《庄子·天下》篇出发,本文从道术本同论及道术之变,探讨了在百家争鸣中体现出的整体学术变化倾向,以及背后所反映的一些时代和地域特征,并提出将道术范围限制在学术架构,从而从不同角度分析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学术嬗变和彼此的关联。
关键词:诸子百家 学术之变 《庄子·天下》 道术 
问答体:《庄子》成篇结构和思辨模式的新视角被引量: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190-204,208,共16页汪春泓 
问答之体在《庄子》诸篇随处可见,是《庄子》语言和文体的一大特色。在诸子争锋的时代背景下,从问答体这一文体视角重新审视《庄子》之产生,可知其与楚文化中流行两人一问一答、说大说小之大小言辩有关;在问答体视角下,探讨庄周、惠施...
关键词:《庄子》 问答体 惠施 思辨 《庄子·天下》 墨家 
论先秦诸子的诸子观——以《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为例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75-77,共3页张静楠 梁梅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发展。自《庄子·天下》始,诸子之间开始互相评价,促进了各家学说的交流和发展,更有利于后代学者对各家源流作分辨。《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是先秦诸子评价的文章中具有代表性...
关键词:先秦诸子 《庄子·天下》 《荀子·非十二子》 《韩非子·显学》 
论《庄子·天下》中对墨家学派的看法
《文化学刊》2021年第4期102-104,共3页杨浩宇 
《庄子·天下》篇对墨家学派进行了多方面的评点,具体评述了"非乐""节用""自苦""后世弟子倍谲不同"等主张的不合理之处,最后得出"为之大过,已之大循"的结论。《天下》中对墨子个人的评论"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
关键词:《庄子·天下》 墨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