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源

作品数:52被引量:345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傅大雄阮仁武戴秀梅宗学凤万建民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作物学报》《世界农业》《农学学报》《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麦优异矮源石矮2号衍生F_(2)代矮秆基因检测及农艺性状分析被引量:1
《种子》2022年第12期122-125,131,共5页王艳丽 隋建枢 陈天青 王伟 何庆才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黔科合基础[2018]1151)。
本研究以优异矮源石矮2号和高抗条锈病与白粉病品种09107 F_(6)杂交,分子标记检测F 2代中矮秆基因的种类、导入率、降秆效应及其抗病性。结果表明,在F_(2)代120份小麦株系中含有3个矮秆基因(Rht-B1b、Rht4、Rht8),其中Rht-B1b基因占69.2...
关键词:石矮2号 矮秆基因 抗病性 分子标记 
大麦新矮源华矮11的耐寒性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2021年第4期56-60,共5页韩永璞 雷成军 
以母本华矮11、父本华大麦6号和华矮11/华大麦6号122个株系的DH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耐寒相关形态指标来选择耐寒性强的大麦株系。结果表明,大麦苗期幼苗匍匐性越好,其耐寒性也越强,更能安全度过低温寒害;返青期前,SPAD值与其耐寒程...
关键词:大麦 新矮源 华矮11 耐寒性 匍匐性 SPAD值 
小麦Rht矮秆基因研究和应用综述被引量:21
《分子植物育种》2018年第20期6670-6677,共8页钟明志 魏淑红 彭正松 杨在君 
西华师范大学英才基金项目(17YC347);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31501304)共同资助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将近35%的人类以它为主食。高产一直是小麦育种的首要目标。矮秆基因是高产育种的关键基因,降低株高基因Rht是小麦矮化育种供体的主要对象。自绿色革命以来发现的Rht基因已有24个,在推广小麦品种中应用的...
关键词:小麦 Rht矮秆基因 矮源 高产育种 
高原粳稻矮源雪河矮早的研究和评价被引量:2
《种子》2016年第8期65-66,共2页钏兴宽 王锦艳 李国生 康洪灿 王硕 
雪河矮早是云南高原粳稻冷水谷的矮杆突变体,田间种植雪河矮早和中、高杆粳稻材料R-3、12p 224,用雪河矮早分别与R-3和12p 224配制正反交组合。调查雪河矮早田间主要性状表现,室内考察雪河矮早主要经济性状。调查雪河矮早配制组合的F1...
关键词:雪河矮早 高原粳稻 矮杆基因 遗传研究 
美国矮源间接利用与半矮秆大豆合农76创新被引量:3
《中国种业》2016年第7期57-59,共3页郑伟 郭泰 王志新 李灿东 张振宇 郭美玲 张茂明 王庆胜 李志民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1BAD35B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DFR30840);国家"863"计划(2011AA10A105);国家现代大豆产业技术体系(CARS-04-CES05)
利用国内优良大豆种质垦农19与含有美国矮秆基因的大豆种质合农57杂交,在窄行密植条件下,结合品质分析与抗病鉴定,经过11年连续定向选择,创新出半矮秆耐密植、蛋白质含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大豆新种质合农76。该品种适宜垄三栽培和窄行密...
关键词:矮秆基因 半矮秆 耐密植 合农76 创新 
糯小麦矮源新种质11-805矮秆性状遗传研究被引量:2
《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第24期152-155,共4页欧俊梅 王治斌 周强 任勇 李生荣 陶军 
四川省"十二五"育种攻关课题(2011YZGG-3)
11-805是绵阳市农科院新创制的糯小麦矮源种质,为了深入了解新创种质糯小麦矮源11-805的矮秆性状遗传规律,试验对11-805的矮秆遗传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用11-805与高秆亲本‘绵麦37’、‘绵麦43’和‘绵麦1618’杂交,从正反杂种F...
关键词:糯小麦 矮源 遗传规律 矮秆基因 
利用美国矮源创新半矮秆耐密植、超高产大豆‘合农60号’被引量:11
《农学学报》2013年第6期27-30,共4页郑伟 杜长门 郭泰 刘忠堂 王志新 李灿东 张振宇 吴秀红 张茂明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北方早熟大豆新品种的培育与扩繁"(2011BAD35B06-1-5);种子基金项目"耐密;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种质材料创新及配套技术示范推广"(2010-03-02)部分研究内容之一
为了选育半矮秆大豆新品种推广窄行密植栽培技术,采用美国半矮秆耐密植、高油大豆种质资源Hobbit与黑龙江省优良种质‘北丰11号’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半矮秆耐密植大豆种质资源创新研究,育成半矮秆大豆新品种‘合农60号’。结果表明,‘合...
关键词:大豆 半矮秆 超高产 种质创新 
小麦新矮源矮秆番麦的赤霉素敏感性分析被引量:6
《西北农业学报》2012年第10期28-33,64,共7页苏瑾 彭正松 杨在君 魏淑红 廖明莉 吴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533)
选用四倍体矮秆番麦、高秆对照品种Langdon(LDN)和六倍体中国春、矮秆推广品种川麦42、川麦43、川麦55六份材料,测量其赤霉素处理前后的幼苗高度,计算赤霉素敏感系数(GRI)并推断矮秆番麦赤霉素反应类型。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供试品种所含...
关键词:小麦 Rht22 赤霉素反应 胚芽鞘长度 
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1期93-97,共5页康苏花 兰素缺 李杏普 柏峰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500637)
概述了小麦矮秆基因的种类、我国小麦品种矮秆基因的矮源和主要矮秆基因在我国不同麦区的分布,主要总结了生产中常见的小麦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小麦 矮秆基因 矮源 分子标记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对株高、株粒重的影响被引量:3
《华北农学报》2008年第B06期1-6,共6页高中良 郑钦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0875);重庆市小麦遗传创新工程项目(C02020502)
利用4个普通小麦品种与13个不同显性矮源杂交回交数代以上产生的4套近等基因系,于2006年在非竞争群体条件下开展了近等基因系的二因素品系比较试验,研究矮源及轮回父本遗传背景两个主因素对近等基因系株高株粒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
关键词:显性矮源 株高 近等基因系 株粒重 相关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