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文化

作品数:41被引量:8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晔乐黛云简涛洁黄旭高正荣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陕西教育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知识经济》《电影文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遗托邦”状况:迟到的《杜晚香》
《文艺研究》2024年第7期79-89,共11页马春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性别政治与1980年代中国文学”(批准号:20FZWB015)成果。
发表于《人民文学》的短篇小说《杜晚香》,是丁玲在新时期的复出之作。20世纪60年代的北大荒女劳模,如同尾大不掉的历史剩余物,代表了革命年代的强悍余音。她的突兀出场,汇聚了转折时代的种种悖反因素,使之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刺点”。...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 《杜晚香》 《人民文学》 遗托 剩余物 多面性 霸权文化 延异 
中国形象在华裔文学作品中异域构建的两面性
《华文文学》2024年第3期28-34,共7页丁立福 潘清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淮南子》翻译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2YJA740007;安徽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科研创新团队项目“《淮南子》译介传播及中西文化交流研究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23AH010052;安徽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道德经》成功典例启示下《淮南子》的对外译介传播研究——以韩国为例”,项目编号:2023AH051528。
华裔文学作品在美国文化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内容涉及独特的中国元素和文化,因而成为西方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然而,形象学视域下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里的中国形象虚实相生,通过研究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的实与虚,发现其与实际...
关键词:形象学 华裔文学 中国形象 西方现代性精神 霸权文化 
从反本质主义的“身份”到逆向文化策略--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观探微被引量:12
《求是学刊》2021年第1期63-71,共9页刘英杰 田雨 
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在我国高校传播中的意识形态风险及防范研究”(20VSZ125);工信部重点项目“思政课防范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的对策研究”(CXZY2022);黑龙江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认同理论研究”(RWSKCX201913)。
文化身份长期被视为固定不变的本质。然而,斯图亚特·霍尔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视角出发,对"正统"文化身份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和质询。霍尔以微观话语视角切入文化身份议题,揭示了宰制性资本主义主导权力话语对从属社会群体和边缘民族...
关键词:文化身份 反本质主义 霸权文化/意识形态 逆向文化策略 
西方文化扩张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应对策略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2期24-25,共2页郑祥福 
从总体上说,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种霸权文化向第三世界输出的过程。但是,这种文化扩张阻止不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共存,同时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在全球化潮流中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形成了与西方文化并存或相互融合的局面。在面临西方文...
关键词:霸权文化 第三世界国家 文化的发展 全球化潮流 扩张 相互融合 西方 
论《紫色》中的隐形母亲和“病态”父亲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72-76,共5页童杨柳 
安徽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学龄前儿童分级阅读标准与路径探究”(2017Q21);安徽外国语学院校级科研重点项目“从《紫色》中隐形的母亲和‘病态’的父亲看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Awky2017013)
《紫色》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品,自出版以来引起很大的轰动。文章从母亲的隐形身份和父亲的“病态”行为角度分析父母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而揭露白人霸权文化下黑人的悲惨遭遇,并揭示出黑人女性只有团结互助,黑...
关键词:《紫色》 父权制 霸权文化 妇女主义 
“东南亚鲁迅”:一个新概念提出的可行性被引量: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9期63-71,共9页古大勇 
本文为2017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多面’经典:台港澳暨海外学者的‘鲁郭茅巴老曹’文学史书写研究(1961-2016)”(FJ20178132)的阶段性成果.
"东亚鲁迅"是一个已经被学术界认同的概念,受此概念的启发,本文试图提出"东南亚鲁迅"的概念。其内涵主要是指鲁迅在东南亚的接受过程中,在东南亚读者心目中所构建形成的以"反抗""斗争""抗拒为奴"为中心的鲁迅映像,其次也指东南亚地区各...
关键词:“东南亚鲁迅” “左翼鲁迅” “东亚鲁迅” 霸权文化 
西方文化霸权视角下我国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理路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40-45,共6页徐岩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西方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的巨大挑战。意识形态与文化作为维护国家统治的思想根基,二者紧密关联、交融共生。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前提和载体,意识形态是文化的内容和灵魂。从文化视角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理路,...
关键词:霸权文化 意识形态 文化建设 理路 
声音:城市文化研究新视角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2期150-151,共2页刘士林 
在异常清晰、稳定的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城市符号”背后,还有大量以感性方式存在、不断生成又不断流失的“声音”,尽管它们长期被“充耳不闻”,但作为城市有机体成长变化以及城市人喜怒哀乐的最直接记录和呈现,其价值和意义并不...
关键词:数字化图像 异常清晰 霸权文化 城市符号 感性方式 研究新视角 城市文化生态 有机体 
从“失语”到“发声”——J.M.库切流散写作与社会性别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10期154-156,共3页堵文晖 庄苏 吴静 张亚芬 
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全球化视角下J.M.库切的流散写作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442)的阶段性成果
美国女权主义史学家琼·斯格特运用后结构主义解构性别本质论,强调社会关系、权力对社会性别的构建。将这一理论结合J.M.库切流散写作,分析其作品中集体失语,弑父恋母,以达到颠覆男女二元对立论,解构殖民主义和霸权文化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社会性别 流散写作 男女二元对立 殖民主义 霸权文化 
解读《线》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40-44,共5页徐锐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英美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2011jytq184)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在其长篇小说《线》中,以独特的生态学视野,揭示了在男性霸权文化价值观下的弱势群体——女性、弱势种族、有色人种、劳动阶级、生态环境等处于二元等级制价值体系中的他者地位,在争取平等和主体意识的建构过程中受...
关键词:《线》 生态女性主义 男性霸权文化 弱势群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