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湿润偏旱区

作品数:29被引量:18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高绪科王小彬张镜清蔡典雄张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中国水土保持》《作物学报》《中国农技推广》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半湿润偏旱区水肥耦合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西北农业学报》2024年第3期469-476,共8页张洁 田文仲 黄向荣 郭建秋 丁志强 李俊红 李林 李芳 常丽丹 亢江飞 姚宇卿 吕军杰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88B02-04);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1BAD16B0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8YFD0300707);洛阳市乡村振兴专项(2202024A)。
以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长期定位14 a(2004年始)的水肥耦合试验为平台,于2017-2020年连续4 a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对大豆产量及成产因素进行测定分析。探明半湿润偏旱区不同降水年景下大豆对水肥耦合的响应,为实现大豆增产及水分利...
关键词:水肥耦合 大豆 产量 成产因素 
半湿润偏旱区长期定位小麦水肥耦合效应研究——平水年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20年第17期84-88,共5页张洁 丁志强 李俊红 姚宇卿 吕军杰 蔡典雄 吴会军 
948重点项目“节水农作制度关键技术引进与创新”(2006—G5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半干旱区主要粮食作物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BAD88B02—04);FAO资助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项目“黄河流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战略研究”(UNJP/CPR/037/SPA);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黄淮南部(河南)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1BAD16B0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豫西旱作区小麦玉米抗旱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2018YFD0300707)
自2004年开始利用干旱棚,长期定位模拟不同降雨年型对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本文以平水年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在11年间小麦生育期降雨量高于常年降雨量(231.8 mm)有2年占18%,与常年持平的有3年占27%,其他年份均低于常年,且生育期...
关键词:水肥耦合 产量 土壤水分 小麦 长期定位 
软体集雨窖技术介绍被引量:1
《河北农机》2018年第7期3-3,共1页韩莉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农业,开展了水肥一体化、旱作农业等项目的推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发展节水农业的政策措施。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指出要"优化配置农业用水,在不具备常规灌溉条件的地区,利用当地水窖、水...
关键词:集雨窖 可持续发展规划 节水农业 技术 半湿润偏旱区 水肥一体化 推广工作 旱作农业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春玉米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32
《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第4期128-133,共6页解文艳 周怀平 杨振兴 关春林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0-08-03);"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2BAD09B01-1);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2013-149);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30311009-3);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
为提高我国北方地区的旱作农田降水利用率,改善作物的水分有效性,于2008-2013年在山西省寿阳县国家旱作农业科技攻关试验区,连续定点定位设置渗水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SJ)、渗水地膜覆盖(S)、普通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PJ)、普通地...
关键词:覆盖 土壤水分 春玉米 产量 北方半湿润偏旱区 
半湿润偏旱区沟垄覆盖种植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6
《作物学报》2014年第1期101-109,共9页韩娟 廖允成 贾志宽 韩清芳 丁瑞霞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9B03;2011BAD29B09);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1AA100504);陕西科技创新项目(2011NXC01-16)资助
为探索半湿润偏旱区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田土壤蓄水保墒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07—2010年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在渭北旱塬旱农试验站,研究了不同沟垄集雨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3个沟垄集雨处理,分...
关键词:旱作小麦 节水栽培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SODm缓释氮肥对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被引量:1
《作物杂志》2013年第3期71-74,共4页王磊 李兴茂 倪胜利 党翼 赵刚 李尚中 王勇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12BAD09B03;2012BAD20B04-4)
在甘肃陇东旱塬区以田间试验的方式进行了SODm缓释氮肥施用方式对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SODm后,由于其缓慢的释放效应,氮肥的效应延长,在冬小麦返青后土壤中依然能有充足的养分,可以...
关键词:冬小麦 缓释氮肥 陇东旱塬 产量 经济效益 水分利用效率 
甘肃中东部旱灾发生特点及抗旱避灾措施被引量:1
《中国农技推广》2012年第11期6-8,共3页李世成 柴宗文 孙多鑫 
甘肃是全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全省旱地面积3 34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4%左右,干旱少雨是甘肃农业的主要特征。年降水量300~600 mm的旱作农业主要分布在陇中半干旱区、陇东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区和陇南半湿润偏旱区,农业基础薄弱,自然降...
关键词:甘肃 避灾措施 发生特点 旱灾 陇中半干旱区 中东部 半湿润偏旱区 抗旱 
郑州市旱作农业发展模式
《河南农业》2012年第15期54-54,共1页赵品 
郑州地处豫西山区向黄淮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年平均降水量在599~701mm之间,且降水时空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常有干旱发生,属于半湿润偏旱区,西部黄土岗地和低山丘陵无灌水条件,
关键词:农业发展模式 郑州市 年平均降水量 旱作 半湿润偏旱区 黄淮平原 豫西山区 低山丘陵 
陇东旱塬区甘草丰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甘肃农业科技》2011年第6期73-74,共2页杜霄 王静 张锦锋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粉草、甜草、国老等,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之功效。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陇东旱塬区属半湿润偏旱区,年均气温...
关键词:陇东旱塬区 丰产栽培技术 甘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 半湿润偏旱区 清热解毒 荒漠草原 丘陵地带 
旱作农田根域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第9期87-87,共1页
内容简介本书是依托省、部级国家科技项目。在作物根域集水种植技术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工作进行的系统性和阶段性总结,主要内容反映了作者近十五年旱作农业研究中独具特色的部分。内容包括:国内外根域集水种植研究进展、根...
关键词:种植技术 旱作农田 集水 作物生长发育 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土壤速效养分 半干旱偏旱区 半湿润偏旱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