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凉美

作品数:18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蒋正治杨永红彭超王永建王新娟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江苏省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北方文学(中)》《中学语文教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故都的秋》中颂秋之探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年第27期16-18,共3页刘娟 
通过具体分析《故都的秋》中的意象和语言,可以确定其情感基调为颂秋.颂秋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我国悲秋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和创作风格有关.纵观同时代写秋的散文,现代文人普遍趋向于对秋天进行赞美,呈现与传统悲...
关键词:《故都的秋》 颂秋 悲秋 悲凉美 现代文学 
《故都的秋》中“陪衬”的三个功用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2期59-61,共3页张从慧 
“牵牛秋草图”一荣一枯构成一幅图画的整体,它也是人类生命整体的写照。郁达夫写作的深意就在于此。回看“秋草”,“荣”时已过,“枯”即到来。青草,生命蓬勃,生命力旺盛,值得欣赏;枯草,生命衰亡,生命力耗尽,但它是为青草的欣欣向荣而...
关键词:悲凉美 陪衬《故都的秋》 教学功用 
《古诗十九首》悲凉美的时空呈现
《明日风尚(下旬)》2021年第10期148-150,共3页李羽曦 王嘉 杨苑珊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1年创新训练项目,省级一般立项;立项编号:202110304054Y。
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和形式,汉末文人对客观的时空抒发自己的感触,通过对时空的描写体现他们本质的感受和思考,从而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 文章试图通过时空呈现来探寻《古诗十九首》独特而深远的悲凉美。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悲凉美 时空呈现 美学意义 
从“凉”字品味悲凉美——重读郁达夫《故都的秋》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年第14期242-242,272,共2页刘莹 
郁达夫散文名篇《故都的秋》描绘了一幅幅故都秋景图,体现了故都秋景“清、静、悲凉”的特点。文本中唯一一处对话,两次出现“凉”字,别有深意,蕴含了作者对人生悲凉美的感悟。
关键词:故都的秋  悲凉美 
赏析《背影》之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年第11期163-163,共1页刘志学 
作者在辛酸悲凉氛围下,主要叙述父亲过月台为儿子买橘子这一事件,情感瞬间爆发,创作 “背影”这一独特艺术形象,表达了父子间的真挚情感。
关键词:真挚动人 凝练 简洁质朴 悲凉美 
“清,静,悲凉”里蕴藏着的博大,柔韧的灵魂——浅论《故都的秋》的文化精神内核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17期117-120,共4页杨娅娟 
很多人接触郁达夫作品是从《故都的秋》开始的,有人欣赏其画面美、音乐美;有人欣赏其悲凉美;也有人纠结于这篇散文到底是悲秋还是颂秋。有一部分人凭直觉就觉得这篇文章"挺好",但是说不清好在哪儿;也有人读后的感觉是"很一般";还有人觉...
关键词:《故都的秋》 悲凉美 精神内核 文化 灵魂 柔韧 阅读体验 郁达夫 
《故都的秋》的“悲凉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年第6期58-60,2,共3页刘国富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所描绘的、所赞美的“清、静、悲凉”的秋味,是一种“悲凉美”。作者是怀着欣喜的心情饱尝这故都的秋味,赞美故都的秋之“悲凉美”的。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故都之秋的“悲凉美”呢?我以为,可以从“自然之秋”和...
关键词:悲凉美 颂秋 忧郁情结 
论《故都的秋》的悲凉美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年第33期60-60,共1页黄文梅 
对于《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学生大多能理解前两种,而对于“悲凉”,往往不知所以然。本文由景人理,分析故都的秋景到底有多悲凉,为何如此悲凉。
关键词:《故都的秋》 悲凉美 
近五年来曹操诗歌的悲凉美研究综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103-104,共2页徐小霞 王新娟 
二十一世纪以来研究曹操诗歌的文章枚不胜数,兹文仅以近五年来曹操诗歌研究中关注其诗歌悲凉美的文章为对象,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分类。学人们对其诗歌悲凉美的解读可归为两个方面:一是解读悲凉,在于悲时代、悲民生、悲自己、悲大业;二是...
关键词:曹操 诗歌 悲凉美 通脱 
浅析曹操诗歌的悲凉之美
《北方文学(中)》2012年第9期40-40,共1页王文坤 
曹操作为建安时期的重要诗人,在政治上身处高位,戎马一生。现存诗歌均为乐府诗歌的他,在诗中体现出一种悲凉之美;而这种悲凉之美,正是通过现实社会、理想社会、己身经历中表现出来的。
关键词:曹操 悲凉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