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知识

作品数:233被引量:892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永宏边燕杰杨庭硕马国君胡立耘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内蒙古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贵州民族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武陵山区移民群体生计选择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以铜仁市菌菇产业本土知识的创造性转化为例
《贵州民族研究》2024年第6期177-183,共7页刘金标 高天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地区木本农业文化遗产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项目编号:23BMZ084)的阶段性成果。
克利福德·格尔茨认为“地方性知识”是一种利用本土知识去认识事物的模式,与当地人、地域、本土知识掌握者密切相关。采集和食用野生菌是人类认识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典型本土知识,食用菌培植技术则是人类文化改造自然的结果。工业文明后...
关键词:菌菇 地方性知识 文化适应 
清至民国西南地区白蜡业规模发展与本土知识的关联性探赜
《贵州民族研究》2024年第1期86-93,共8页马国君 李金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文献采辑、研究与利用”(项目编号:16ZDA156)的阶段性成果。
西南地区位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类型多样丰富,宜于蜡虫放殖,历史上白蜡业甚为发达。清至民国时期该区域白蜡产业极为兴盛,产量占全国2/3以上,蜡虫买卖繁盛,为地方财政、各族居民之重要经济来源。这一产业发展,除了经济刺激外,还...
关键词:西南民族地区 白蜡业 本土知识 民族传统产业复兴 
贵州多民族本土知识的现状及传承保护——以都柳江文化走廊为例被引量:3
《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6期77-81,共5页吴媛姣 吐尔洪.司拉吉丁 
教育部项目"南侗民乐收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批准号:11YJA76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侗族音乐文化生态及现代意义研究"(批准号:12BMZ0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盘江流域大花苗古歌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5XMZ034)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11326平方公里的都柳江流域,蕴藏着丰厚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其中,铜鼓和芦笙等古乐遗风,既是山地文明的象征,更是苗、布依、仫佬、毛南、水、侗、瑶、壮等少数民族的集体智慧和精神家园,它们构成了特色鲜明的都柳江文化走廊。探讨少...
关键词:都柳江文化走廊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音乐文化生态 
中国西南各少数民族本土知识在当代粮食安全战略决策中的利用价值例举被引量:13
《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第6期80-84,共5页杨庭硕 农仁富 
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也无论人类的未来多么光辉灿烂,现代社会都无法彻底规避各式各样的天灾人祸这一客观现实。以往的研究者习惯于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去处理防灾、减灾等复杂的客观现实问题,但事实表明,这样的决策思路不仅成本很高...
关键词:防灾 减灾 本土知识 现代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