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

作品数:1721被引量:106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画资云南李娜姜有荣罗菲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天才”的“本我”追寻之路——《月亮与六便士》现代主义叙事下的内核阐释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9期63-65,共3页翁丽新 
《月亮与六便士》作为毛姆的代表作品,自1919年成书以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小说以思特里克兰德的人生经历为主要线索,以第一人称主观视角进行限制性叙事。思特里克兰德的人生道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陪伴她的女性。第...
关键词:《月亮与六便士》 本我 天才 现代主义叙事 
《荷马史诗》英雄的三种人格模式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10期165-169,共5页王一舒 
依照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荷马史诗》中的三大英雄,可以看到他们分别代表了三种人格模式——本我主导型、超我主导型、自我主导型。其中,阿喀琉斯呈现的是“本我”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赫克托尔呈现的是“超我”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关键词:人格结构理论 英雄人格 本我主导型 超我主导型 自我主导型 
脱不掉的“红鞋”与“本我”--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析《红鞋》和《橘子和苹果》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7期13-14,55,共3页穆志慧 
辽宁省教育厅2020年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安徒生童话模式’研究”,项目编号:LGZY2020001。
在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作品中,“红鞋”这一童话主题反复出现。《橘子和苹果》一文中的女主人公芭芭拉和安徒生童话作品《红鞋》里的珈伦一样,在黑鞋与红鞋、丈夫和情人之间做着艰难的抉择。在这一过程中,她们的“本我”和“超我”不...
关键词:童话主题 “本我” “自我” “超我” 
电影《七月与安生》的青春残酷物语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5期33-35,共3页王海燕 
四川美术学院博士培育项目“电影叙事策略与文化价值观的传播”(18BSPY032)。
根据庆山同名小说改编、由曾国祥执导的电影《七月与安生》采用故事片所惯常使用的“秩序——失序——重归秩序”的叙事模式,以一种反俄狄浦斯轨迹式的女性对自我的凝视,呈现出女孩在青春成长过程中关于自我与本我之间的残酷较量与相互...
关键词:《七月与安生》 青春成长 自我 本我 女性视角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白孝文成长解读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年第4期132-134,150,共4页崔家欣 
白孝文是小说《白鹿原》塑造的一个重要形象。小说讲述了他从有威望的族长继承人,沦为浪子、乞丐,再到后来步入仕途的人生历程,体现出他自我、本我、超我的冲突。本文借助精神分析理论,解读他在力比多压抑下的超我显现、阿尼玛投射下的...
关键词:《白鹿原》 白孝文 本我 自我 超我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视域下的《天佑孩童》之主人公布莱德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10期95-96,121,共3页王璐 
本文基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托尼·莫里森的新作《天佑孩童》中的主人公布莱德在不同人生阶段做出的不同选择,来阐明三重人格结构因素对她的社会行为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布莱德的内心冲突与协调的分析,...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天佑孩童》 本我 自我 超我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8期177-178,共2页高英丹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表面上讲述的是一个少年在经历海难后,与一只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漂流求生最后得救的奇幻故事。看似讲的是人与自然、与外部世界的抗争,实则讲述的是人与人的内心世界的抗争,是超我与本我的不断对抗,最后归结于...
关键词:本我 自我 超我 外部世界 内心世界 
精神分析视域下对电影《梦旅人》女主人公的解读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8期179-180,共2页黎瑶 
岩井俊二执导的作品《梦旅人》于1996年上映,获柏林电影节记者评审委员会奖。影片不仅在内容层面上关注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更在思想内涵上涉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而影射大众。本文试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女主人公可可进行解读,并探究...
关键词:《梦旅人》 岩井俊二 精神分析 本我 镜像 
五幅画,五种隐喻——《刺杀骑士团长》隐喻手法的运用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6期127-128,共2页陈梦洁 
村上春树在新作《刺杀骑士团长》中巧妙地利用五幅画隐喻不同事物。其中,《免色》隐喻本我,《白色斯巴鲁男子》隐喻愤怒情绪,《秋川真理惠》隐喻对快乐的追求,《杂木林中的洞》隐喻重生之门,《刺杀骑士团长》隐喻“隐喻世界”之钥匙。...
关键词:《刺杀骑士团长》 隐喻 本我 重生 
《红字》中的人格三重探析——自我、本我、超我被引量:3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年第5期106-108,共3页秦勇青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20世纪20年代对他早期的精神分析学进行修正并且提出"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即人格由三部分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者在人物的内心冲突与矛盾中相互牵制,对个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有着极大的...
关键词:人格三重结构 本我 自我 超我 《红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