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存在

作品数:61被引量:6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王秀敏李增杰林佳薇周庆元李霞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神话作为人之本原、本真存在方式——《回到神话本身的神话学:神话学的民俗学现象学—先验论革命》书后被引量: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李川 
神话学是一门从西方传入中土的现代学问。神话之为“学”,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学而时习之”的“学”,而是基于西方历史文化之“进化”、基于西方“科学”之“进步”诞生的-logy之“学”。此种-logy之“学”以“逻格斯”为其思想底色...
关键词:逻格斯中心主义 神话学 学而时习之 本真存在 先验论 民俗学 现象学 
论福斯特作品中的空间、地方与生态共同体思想
《鄱阳湖学刊》2023年第6期103-110,127,128,共10页程孟利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杭州文化国际传播与话语策略研究中心立项课题“E.M.福斯特小说中的城市共同体书写”(2023JD17)。
福斯特在作品中批判无根性城市空间对现代城市人群生活的支配,认为基于理性经济效用的空间规划与生产使人们丧失直接扎根地方的体验,从而陷入感情、精神等方面的危机。与之相对的是,人类主体扎根地方的生态共同体式存在则满足了主体超...
关键词:福斯特 生态共同体 本真存在 主体认同 民族认同 
亲自的诗学 论胡桑诗歌中的生活与伦理
《上海文化》2023年第5期68-75,共8页刘阳鹤 
在《当代诗:走向伦理》一文中,身为诗人兼学者的胡桑曾经自述道:“我一度把诗歌写作视为赋形,是让万物和人世凝聚成可见而清澈的形式。这里面有一个悖论,现代诗歌显然对古典形式有着不信任,于是开始抵制古典形式背后的精神和伦理,因此...
关键词:现代诗歌 言说方式 诗学观 诗歌写作 赋形 本真存在 当代生活 创作谈 
语言:重新激发民族生命活力的本真存在——“文本内外:语言形式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论坛综述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年第1期463-469,共7页郭鹏程 张敏 
2019年11月30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与《学术月刊》杂志社在成都联合举办了"文本内外:语言形式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论坛。此前,该系列研讨会已分别在浙江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召开五届,本次为...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浙江师范大学 《学术月刊》 文本内外 外部研究 系列研讨会 学术论坛 本真存在 
《隐秘盛开》中的爱情世界探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年第3期130-132,共3页尉少雄 
蒋韵是新时期以来涌现出来的诸多山西优秀女作家中特立独行的一位,她用心感知体验世界的力量,用笔探寻触摸爱情的真谛,不遗余力地在小说中建构自我的爱情世界。《隐秘盛开》中的人物穷极一生为爱情献身,她们将爱情视为世界的意义和终极...
关键词:《隐秘盛开》 爱情世界 纯真执着 信仰追求 本真存在 
存在中的文明“他者”——《呼啸山庄》中的“荒原”与“本真”被引量:1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59-63,共5页蒋好霜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展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的存在方式,其中"荒原"是人的"本真"存在的象征和显现。"文明"作为"无所不在的全能的存在",从根本上分解了人的存在本身。文明机制促使个体建立起内在防御机制,并内化为个体内在权...
关键词:《呼啸山庄》 文明 “本真”存在 “他者” 
哈姆莱特形象新解
《淄博师专学报》2017年第3期55-61,65,共8页王宝迪 
哈姆莱特是文学史上颇受争议的经典人物,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原著与解读之间形成的剧本诠释冲突起因于"一千个读者"的不同分析视角。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是为借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展开他对人的存在问题的思考。对于哈...
关键词:莎士比亚 海德格尔 《哈姆莱特》 理性和非理性 本真存在 
简析《在路上》中萨尔追寻本真存在的历程
《长江丛刊》2016年第27期19-20,共2页杨沛玉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是一部经典的存在主义作品,文中萨尔追寻本真存在的过程十分契合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存在主义主张。萨尔上路是因为现实生活的无意义和荒诞,他在路上疯狂生活是想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最终他意识到,疯狂生活不能继...
关键词:存在主义 本真存在 自由选择 责任 
试析《死亡的诗意》中林杏花之死的诗意本色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8期165-166,共2页郭倩 
单从题目来看,《死亡的诗意》应该是关于死亡的叙述。但实际上,作者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去渲染死亡,而是更加关注林杏花的生存状态。死亡只是林杏花的故事的结局,作者着重叙述的则是她向死而生,从生到死的不断追求的过程。死亡是生命的死...
关键词:马原 死亡的诗意 本真存在 
本真存在与非本真存在——《墙中门》的主人公昂内尔·华莱士人物存在分析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89-92,149,共5页李利红 
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分析《墙中门》的主人公昂内尔.华莱士的由非本真存在回归到本真存在的精神历程。认为华莱士短暂的人生历程是一部本真自我的回归史,同时也揭露出社会现实对人性的奴役是暂时的,最终回归人本态是必然的。
关键词:《墙中门》 本真存在 非本真存在 回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