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外

作品数:59被引量:9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许金龙戴锦华姜异新刘蓓祝亚峰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本内外:《钟鼓楼》英译传播多元行为者之“众声”研究被引量:4
《外国语文》2024年第4期118-129,共12页邵璐 李伟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茅盾文学奖’作品英译与国际传播研究”(21BYY008)的阶段性成果。
文学作品国际传播过程中,诸多翻译行为者在文本内外留下显著或隐晦的声音。在译文内部,译者消解原作者声音,发出隐形和显形声音,生产兼具可理解性和陌生性的译文。在译文外部,译者、编辑、装帧设计师、插画师等翻译行为者通过内副文本发...
关键词:文本声音 语境声音 翻译行为者 《钟鼓楼》 英译传播 
文本内外——卡萨诺瓦与“世界”文学共和国
《文艺理论研究》2024年第4期161-171,共11页吴欣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资助项目“法国后现代崇高美学研究”[项目编号:23CZW072];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委托项目“世界文学谱系研究”;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正如卡萨诺瓦将“世界文学空间”称作一种“迂回”,本文对卡萨诺瓦其人其作的概述,对“世界文学共和国”的问题语境的追溯,同样是在迂回。这看似无关紧要,却为理解卡萨诺瓦的《世界文学共和国》提供了重要的外部参照。在此基础上,借助...
关键词:世界文学 帕斯卡尔·卡萨诺瓦 文学共和国 空间 世界视域 内外批评 
在文本内外关联修辞与历史——试析“漫长的20世纪”视域下的寓言化批评方法被引量:1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83-192,共10页林孜 
陈晓明对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具体文本研究深入反哺了他关于“漫长的20世纪”的理论建构,其可视作本雅明意义上的“寓言批评”在当代中国的回声。陈晓明从文本细部出发,以“漫长的20世纪”背景下的作家心灵史为中介,将美学与历...
关键词:现代性 文本研究 漫长的20世纪 历史化 中国经验 
“文本内外:外国文学翻译与动态研究研讨会”成功举办
《世界文学》2023年第4期319-319,共1页王燕 
2023年3月30日,“文本内外:外国文学翻译与动态研究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开幕。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陈众议,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沈念,时任《世界文学》主编的高兴老师,时任《外国文学动态研究》主...
关键词:外国文学翻译 文本内外 湖南省作家协会 《世界文学》 研讨会 
穿越文本内外的审美分析与伦理建构——评吴晓东《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2期92-98,共7页孙慈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建构与反思研究”(项目编号:20&ZD280)的阶段性成果。
在吴晓东先生的新著《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中,“文学性”范畴构成了勾连各章节的主要线索与核心问题视阈。具体而言,在新世纪语境下对文学性问题的再探讨将包含对文本“内”“外”界限及其相互关系的厘定,对文学之审美功能...
关键词:《文本的内外》 形式诗学与文化诗学 审美与政治 文学伦理 
电影文本内外的叙事交流:建构电影修辞叙事学被引量:8
《当代电影》2023年第2期53-63,共11页郭钟安 
长期以来,电影修辞学聚焦于修辞效果、技巧等表意体系的语体文体修辞学,注重作者与观众之间沟通交流的人文修辞学受到忽视。同样在电影叙事学中,致力于二项对立并在封闭系统中打造通用叙事模型的结构主义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电影叙事学并...
关键词:电影修辞叙事学 结构主义 电影叙事学 隐含作者 叙事交流 
文本内外:《平原》与当代文学经典化问题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5期97-102,112,共7页任竹良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xyqZD2021024);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K2020A0323)阶段性成果。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最早发表于《收获》2005年第4期和第5期,同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平原》被认为是毕飞宇作品中写得最用力的一篇,“《平原》大致上写了三年半。在现在为止,《平原》是我整个写作生涯中运气最好的一...
关键词:《平原》 《收获》 毕飞宇 江苏文艺出版社 当代文学经典 文本内外 三年 单行本 
认知贯穿叙述文本内外:评云燕的《认知叙述学》
《探索与批评》2022年第1期181-188,共8页杜光慧 
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就曾在《诗学》中探讨过悲剧的净化作用。悲剧必须对观众有一种情感效力,并且通过"怜悯和恐惧"产生一种精神净化(亚里士多德,2006,p.19)。长久以来,读者或观众都是被动的。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或是观看一场戏剧,读者似...
关键词:文学理论界 文学批评家 读者导向 《诗学》 净化作用 叙述文本 文学作品 亚里士多德 
文本内外:茅盾的《腐蚀》与香港被引量:1
《华文文学》2022年第1期5-13,共9页陈蓉 
1941年茅盾在香港创作的《腐蚀》,因文本选取的人物、背景以及整个故事的进展没有表现香港而被认为是“和香港无关”。而从作者、作品、读者、编辑的关系出发,结合文本,可以看到茅盾采用了一种站在香港读者立场、并积极将读者的阅读趣...
关键词:茅盾 《腐蚀》 香港 读者 大众化 
文本内外--寺庙的“中心地”角色与宝卷的双重结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35-41,46,共8页韩洪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间宝卷文献集成及研究”(19ZDA286);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说书通史”(20ZD24)。
寺庙作为一种文化景观,与民间信仰关系密切,在民众生活中扮演了“中心地”角色。从宝卷的孕育、传播来看,寺庙是宝卷存在的文化背景与焦点;从宝卷的文本来看,寺庙在宝卷中是“常备”景观,有助于宣传民间信仰,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关键词:宝卷 寺庙 天庭 “中心地” 双重结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