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犯罪

作品数:32被引量:5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俞小海孙道宁狄小华张向东李晓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人民检察》《公安研究》《检察风云》《法律适用》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冲动的惩罚
《检察风云》2024年第9期48-49,共2页梁军 
近日,湖北省枣阳市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一起寻衅滋事犯罪案。此案提醒人们,合法催讨彩礼才是第一要义,切莫思想行为太偏激,把自己“讨”进监狱。
关键词:公开宣判 第一要义 彩礼 监狱 人民法院 枣阳市 寻衅滋事犯罪 合法 
网络寻衅滋事犯罪的刑法教义学分析
《公安研究》2020年第12期45-55,共11页俞小海 
网络寻衅滋事犯罪是我国司法解释明确的犯罪行为类型。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的行为,既可以针对一类人、一群人或不特定人而实施,也可以针对特定的个人实施,关键在于该行为是否破坏社会秩序。利用信息网络起哄闹事行为的核心在于...
关键词:信息网络 寻衅滋事 起哄闹事 虚假信息 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中“编造虚假信息”的界定被引量:3
《中国检察官》2020年第18期70-73,共4页张磊 俞小海 
一、基本案情朱某某、郝某某均在某县承包鱼塘,明知与某镇某村民委员会签订的土地承包到期后应自行拆除附近自建房屋等建筑物,二人拒不拆除。为获得政府拆迁赔偿,朱、郝两人欲共同制作燃烧瓶、使用手机录制视频通过网络传播,起哄闹事,...
关键词:村民委员会 土地承包 信息网络 某镇 啤酒瓶 拆迁赔偿 网络传播 虚假信息 
疫情防控背景下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行为的刑法规制被引量:3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67-71,共5页翟慎海 
近20年来,我国刑法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行为的刑法规制已日臻严密,笔者特予以梳理;同时,探讨了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恐怖信息的特征及恐怖疫情与普通疫情的区别,并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三个常见罪名的定罪分歧予以辨析。
关键词: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犯罪 恐怖信息 恐怖疫情与普通疫情 网络寻衅滋事犯罪 
网络谣言类寻衅滋事犯罪中“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及法律适用
《时代人物》2020年第18期46-47,共2页刘媛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已经融为一体,网络秩序也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网络恶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起哄闹事,引发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具有现实的社会危害性,应当追究...
关键词:虚假信息类犯罪 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网络空间秩序 
浅析寻衅滋事犯罪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11期35-36,共2页陈广富 
我国在1979年的刑法中将流氓罪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与明确,其中寻衅滋事罪便是流氓罪的一项重要分支。而到1997年,我国刑法对寻衅滋事罪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将其客观行为分成了四个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便利了司法机关的认定,但究...
关键词:流氓罪 寻衅滋事罪 司法认定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的认定被引量:1
《中国检察官》2019年第8期55-57,共3页项婷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赵某系进城务工人员,因原住乡村的草原渔海承包权问题与村集体及其他村民存在纠纷,于2002年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两级法院终审判决其败诉。赵某对生效判决不满,企图利用新闻媒体制造舆论给政府施压以达到个人目的。
关键词:寻衅滋事犯罪 信息网络 进城务工人员 人民法院 终审判决 生效判决 新闻媒体 被告人 
梧州市院:公诉挂牌督办涉黑案
《公诉人》2018年第2期62-62,共1页黄常君 
近日,梧州市检察机关对最高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的张树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依法提起公诉。据介绍,该团伙其实施虚假诉讼50起、诈骗10起、寻衅滋事犯罪2起、非法拘禁犯罪4起、敲诈勒索犯罪4起、强迫交易3起、聚众斗...
关键词:提起公诉 梧州市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督办 挂牌 涉黑案 最高人民检察院 寻衅滋事犯罪 
浅论网络寻衅滋事犯罪
《法制与经济》2017年第12期17-18,共2页姚国豪 
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信息网络的普及化,导致寻衅滋事行为在网络领域也频频发生。为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稳定社会秩序,针对日益频发的网络型寻衅滋事行为,《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
关键词:网络寻衅滋事 公共秩序 公共场所秩序 网络诽谤 犯罪竞合 
从“虚拟到现实”——基于网络寻衅滋事犯罪的解读被引量:4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28-31,35,共5页陶雨 
自网络诽谤司法解释颁布以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网络大"V"的惩处,更使人们对于网络诽谤犯罪和网络寻衅滋事犯罪产生了一系列质疑。基于对"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相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探讨网络秩序和公共秩序以及公共秩序严重...
关键词:网络寻衅滋事 网络空间 公共秩序 公共场所秩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