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循环

作品数:740被引量:5877H指数:3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李正魁濮培民董云社齐玉春张晓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生物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蓝藻-细菌互作及其对碳、氮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
《湖泊科学》2025年第2期339-353,共15页张玉晴 刘佳音 蔡元锋 张民 史小丽 杜瑛珣 苏雅玲 施丽梅 吴庆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371606,31971449);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BK20231516)联合资助。
藻类与细菌之间存在多种互作关系,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藻类群落组成、藻类之间的竞争和演替以及藻类水华的发展等。藻菌间的多种紧密互作和代谢耦联对水体中碳、氮、磷、硫等多种生源要素的循环产生影响。在淡水生...
关键词:蓝藻 藻菌互作 碳氮循环 环境因素 
外生菌根真菌的氮循环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生态科学》2024年第5期240-248,共9页马嘉楠 杨颖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464);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20YF3FA043,20YF3FA037);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20-RC-84)。
为了适应复杂的生态环境,植物与土壤真菌形成互利共生的联合体-菌根。菌根的建立是以共生体双方的营养交换为基础的,真菌为植物供给氮源,磷源等营养元素,作为回报植物为真菌生长提供碳源。外生菌根真菌与共生植物之间的营养代谢与交流,...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 氮循环 营养交换 铵态氮 硝态氮 
麋鹿野放对盐城滨海湿地土壤脱氮过程的影响
《湿地科学与管理》2024年第5期41-45,51,共6页李妞 李俊臻 吴锦龙 高靓文 江鹏程 熊静 苑海静 吴明 曹恺 
浙江省-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合作项目(2023SY11);浙江省基础公益项目(LQ23C030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0597)。
探究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放牧对滨海湿地土壤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的影响,旨在阐明麋鹿野放调控滨海湿地氮素去除的作用机制。在江苏盐城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活动区和不受麋鹿活动影响的对照区,采集表层土壤...
关键词:麋鹿 滨海湿地 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氮循环 
水生植物附着细菌群落组成特征及构建机制研究进展
《湖泊科学》2024年第5期1303-1322,共20页胡思文 何汝嘉 苏芮 赵大勇 吴庆龙 曾巾 
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BK20220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3A20153,92351303);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2021NIGLAS-CJH01)联合资助。
水生植物根叶表面定殖了高度多样化的细菌群落,这些细菌类群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养分吸收以及增强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与植物形成复杂的共生功能体,深刻影响着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然而,当前对...
关键词:水生植物 叶际 根际 细菌群落 驱动因素 构建机制 碳氮循环 
天津农田包气带氮循环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分子生态网络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向兰欣 彭潇贤 薛冬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73017);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9JCZDJC40700)。
土壤包气带硝酸盐累积会造成地下水氮污染,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为探究土壤包气带硝酸盐削减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天津农田土壤包气带(0~3 m)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借助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特征并...
关键词:包气带 氮循环 微生物群落特征 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区域藻类结皮微生物结构和潜在功能
《生态学报》2024年第14期6317-6330,共14页张清杭 吕杰 马媛 李二阳 沈畅 陈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2D01C398)。
藻类结皮形成和发育,能够提高土壤稳定性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草本植物拓殖创造条件。因此,藻类结皮潜在功能对后续生物结皮及生态系统演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藻类结皮营养循环相关微生物及潜在...
关键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藻类结皮 微生物群落 碳氮循环 功能基因 
露天矿排土场植物恢复对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被引量:3
《土壤通报》2023年第6期1409-1417,共9页程彦郡 朱燕峰 马静 尤云楠 董文雪 陈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7405,5197431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80641)资助。
【目的】植被恢复对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可促进重构土壤发育,从而调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发挥生态系统功能。本研究为明确露天矿区植物恢复对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类群及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方法】采集内蒙古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矿...
关键词:植被恢复 氮循环 功能基因 露采矿山 黄土高原 
影响反刍动物氮利用的因素及其优化措施
《中国兽医学报》2023年第12期2618-2624,共7页王悦颖 张博琦 曹茂盛 陈通 李纯锦 周虚 
吉林省重点研发资助项目(20210202103NC,20210202048NC);长春市重点研发资助项目(21ZGN05)。
反刍动物对饲粮中氮的利用效率为25%左右,其效率的高低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瘤胃微生物的结构及种类、遗传因素、尿素氮循环效率和饲粮蛋白质水平等。反刍动物的过量氮排泄不仅会造成饲粮蛋白质的浪费,更会造成环境污染。本文阐...
关键词:瘤胃微生物 氮利用效率 尿素氮循环 反刍动物 
好氧氨氧化过程中的关键酶及N_(2)O排放研究进展被引量:1
《微生物学报》2023年第9期3321-3334,共14页杨裕然 李辉妙 李振轮 汪恩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7217)。
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_(2)O)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对全球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微生物N_(2)O排放占主要来源。其中,好氧氨氧化过程是氨在有氧的条件下氧化为亚硝酸盐,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全球产生N_(2)O与释放量。氨氧化古菌(ammo...
关键词:好氧氨氧化 氨氧化微生物 酶学 氧化亚氮 一氧化氮 氮循环 
固氮蓝细菌束毛藻生物固氮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3
《微生物学通报》2023年第8期3606-3619,共14页李双青 肖燕 王鑫威 姜海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88102,32170108,91951111)。
固氮蓝细菌束毛藻(Tricodesmium)是海洋中丰度最高的固氮微生物,贡献了约42%的海洋生物固氮,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氮源,驱动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食物网,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海洋中“新氮”主要贡献者,束毛藻是...
关键词:束毛藻 初级生产力 氮循环 生物固氮 时空分离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