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C

作品数:485被引量:37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袁海波王正明李孝辉雷雨高玉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时间频率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iGMAS的亚纳秒级实时时间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时间频率学报》2022年第4期262-269,共8页武美芳 董孝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003041);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青年学者”B类资助项目(XAB2018B19)。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时间服务精度为10~50 ns,是目前广泛使用和精度较高的时间服务技术之一。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时间服务精度和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iGMAS)的亚纳秒级...
关键词: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 亚纳秒 时间服务 实时 UTC(NTSC) 
守时实验室iGMAS站接收机钟差分析与时延相对校准被引量:2
《时间频率学报》2020年第2期121-129,共9页王然 杨旭海 孙保琪 杨海彦 张喆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青年学者”B类资助项目(XAB2018B19)。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接收机时延的稳定性及准确度对基于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iGMAS)跟踪站的授时性能评估、时间传递等具有重要影响。iGMAS永久跟踪站BRCH和测试跟踪站XIA3与XIA5,分别位于两个国际重要守时实验...
关键词:iGMAS 协调世界时(UTC) 精密单点定位 接收机时延 相对校准 
《时间频率学报》2019年总第42卷总目次
《时间频率学报》2019年第4期367-370,共4页
关键词:《时间频率学报》 UTC 卫星双向时间传递 
软件接收机UTC卫星双向时间传递被引量:5
《时间频率学报》2019年第3期196-205,共10页江志恒 武文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703030);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青年学者基金资助项目(XAB2017A06)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TWSTFT)是协调世界时(UTC)产生过程中的重要时间比对技术手段,其精度可达0.5ns。目前,全球大约有20多个时间保持水平最高的守时实验室利用卫星时间和测距设备(SATRE)进行连续的实验室间远距离卫星双向时间比对工...
关键词:协调世界时 软件接收机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 周日效应 不确定度 
应用于UTC(NTSC)远程复现终端中的时间间隔计数器的设计与验证被引量:3
《时间频率学报》2019年第1期26-32,共7页刘琼瑶 刘音华 刘正阳 李孝辉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青年学者资助项目(XAB2016A05)
在UTC(NTSC)远程复现终端中,时间间隔计数器的分辨率和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着最后的复现精度,为更准确地将我国标准时间UTC(NTSC)传递给用户,不仅要寻求性能更高的授时手段,时间间隔计数器的设计也尤为重要。介绍了一种基于无间隙卫星共视...
关键词:时间复现 卫星共视 时间间隔计数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进位链 
考虑最小二乘拟合端部效应的UT1-UTC预报被引量:1
《时间频率学报》2019年第1期53-59,共7页雷雨 蔡宏兵 高玉平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青年学者资助项目(XAB2017B06)
现有UT1-UTC预报模式在进行周期项与残差项拟合分离时,通常没有考虑最小二乘(LS)拟合序列的端部畸变现象(数据处理中称为端部效应),预报精度难以取得较大改善。针对LS拟合存在的端部畸变现象,首先采用时序分析方法在UT1-UTC序列两端进...
关键词:UT1 预报 最小二乘 端部效应 端部延拓 
国际原子时及NTSC守时工作进展被引量:17
《时间频率学报》2018年第2期73-79,共7页董绍武 王燕平 武文俊 屈俐俐 袁海波 赵书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473029;11703030;11773030)
介绍了国际原子时(TAI)、协调世界时(UTC)以及我国标准时间UTC(NTSC)的产生和发展。简要介绍了国际标准时间的定义、国际时间比对技术的发展、TAI和UTC计算方法、工作规范的发展和未来可能的形态。介绍了我国原子时工作的历史和发展,以...
关键词:TAI和UTC UTC(CSAO) UTC(NTSC) 国际比对 北斗时 
基于GM(1,1)和AR组合模型的UT1-UTC超短期预报
《时间频率学报》2017年第2期65-72,共8页雷雨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学者"资助项目(中科院人字[2014]91号)
针对UT1-UTC序列呈现趋势性和随机性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GM(1,1)和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的组合预报模型。该模型首先采用GM(1,1)模型预报UT1-UTC序列中的趋势项,然后利用AR模型对GM(1,1)模型残差序列进行建模和预报,最后将GM(1...
关键词:地球定向参数 UT1-UTC 预报 GM(1 1) 自回归模型 
UTC(NTSC)远程高精度复现方法研究及工程实现被引量:18
《时间频率学报》2016年第3期178-192,共15页刘娅 陈瑞琼 赵志雄 李孝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资助项目(61127901)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建立了与协调世界时(UTC)同步的UTC(NTSC),为了能让更多用户使用溯源到UTC的高精度时间频率信号,开发了UTC(NTSC)远程高精度复现系统,解决了标准卫星共视方法测量存在间断,且不能实时输出比对结果的问题。试验表...
关键词:时间溯源 协调世界时(UTC) 时间复现 卫星共视 
利用LS+AR模型对UT1-UTC进行中长期预报被引量:7
《时间频率学报》2016年第2期65-72,共8页雷雨 蔡宏兵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学者"资助项目(中科院人字〔2014〕91号)
采用最小二乘(LS)与自回归(AR)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适合UT1-UTC预报的LS+AR模型。首先扣除UT1-UTC序列中的闰秒和固体地球带谐潮汐项,并对处理后的UT1-UTC序列作一次差分,然后对差分序列进行LS拟合,再用AR模型对LS拟合残差建模,...
关键词:地球自转参数 UT1-UTC 预报模型 LS+AR模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