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

作品数:22被引量:5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家范陈昆亭龚六堂何爱国侯建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邯郸学院学报》《史林》《读书》《史学理论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彭慕兰《大分流》与之相关争论述评
《山海经》2021年第29期0019-0020,共2页马永敬 
彭慕兰在其《大分流》中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即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大分流”是在1800年才出现的。他以全新的视角从内卷的角度对欧洲和中国从农业、原始工业化、城镇发展、人口和消费进行对比。而后黄宗智在《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
关键词:大分流 内卷 发展 中欧对比 
反思《大分流》——从西方汉学界的问题意识转变谈起
《国际公关》2019年第8期262-263,共2页胡彦彦 
彭慕兰《大分流》一书,提出西方近代以来的先进是单纯的偶然因素造成而不是源于西方制度的优越性。该书的观点是20世纪西方汉学界问题意识转变的体现。在近年来中国国力的强大,西方的相对衰落的背景下,西方汉学界的问题意识由'中国为什...
关键词:大分流 西方中心论 西方汉学 
从乡土英格兰到陌生人社会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9年第18期38-40,共3页柳展雄 
詹姆斯·弗农(James Vernon)来自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所学术风格剑走偏锋的学院。教授里头最著名的是彭慕兰,他在《大分流》里论证,欧洲在18世纪之前,生产力远远不如中国。在观点惊异、新颖程度上.弗农不遑多让,他指出英国的现代化...
关键词:陌生人社会 英格兰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乡土 《大分流》 学术风格 18世纪 詹姆斯 
反思“欧洲中心论”——以《大分流》为视角的简论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年第7期159-161,共3页董云辉 
在《大分流》中,彭慕兰认为中西方经济,尤其是中国江南地区与英格兰的经济发展处于相似水平,对于认为欧洲早在18世纪之前即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模式的观点提出质疑,提出对"欧洲中心论"的反思。
关键词:《大分流》 欧洲中心论 反思 
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史研究——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教授访谈录被引量:2
《史学理论研究》2017年第1期135-142,共8页陈黄蕊 
2015年7月,笔者借在芝加哥大学参加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的机会,对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教授进行了采访。彭慕兰教授是美国历史学协会前主席(2013—2014)、美国文理学院院士,其代表作《大分流》在国际史学界引发了巨...
关键词:中国史研究 彭慕兰 教授 全球史 访谈录 美国文理学院 《大分流》 历史学家 
皮尔·弗里斯教授评《大分流》及其加州学派
《世界历史》2013年第6期149-150,共2页姚朋 
2013年5月9日,维也纳大学经济和社会史系知名教授皮尔·弗里斯(Peer Vries)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举办了一场学术讲座,讲座围绕重新审视彭慕兰的名著《大分流》及其加州学派展开。
关键词:《大分流》 加州学派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讲座 历史研究所 大学经济 社会史 
偶然性还是必然性——读《大分流》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年第7期17-17,19,共2页王丽彦 
彭慕兰教授的《大分流》指出,英国在大分流中胜出,主要是因为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开发以及优越的煤矿位置,是偶然性因素的结果。笔者针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大分流》对规范性认识的冲击以及中西比较研究的推进。
关键词:大分流 偶然性 必然性 规范性认识 
试从中心的角度看《大分流》和《白银资本》被引量:1
《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30-31,160,共3页安安 
围绕中心问题对彭慕兰的《大分流》以及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进行重新思考和解释。包括如何定义中心,15世纪至19世纪全球贸易的真实状况,中国衰落的原因等等。
关键词:大分流 白银资本 中心 欧洲中心论 文化差异 
西欧崛起:经济与社会互动的历史及相关学科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4期109-115,共7页侯建新 
西欧社会转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人均产量的增长即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二是以富裕农民为主要依托的第三等级的兴起。社会转型的基本原因,不是一项工具或技术的发明,也不是某种资源的发现,而在于西欧社会本身,而且,是千百年社会生活...
关键词:西欧 社会转型 经济-社会史 《大分流》 
《大分流》模型化解析——文化,制度与经济增长被引量:8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14-124,共11页陈昆亭 龚六堂 
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资助;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支持。
本文在Stokey(2001)的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模拟1750—1850期间私有制经济特征的经济模型来拟合于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和中国江南经济特征。通过经济模型的研究来解释彭慕兰《大分流》所引发热论的关于工业革命发生可能性的系列问...
关键词:工业革命 文化制度差异 《大分流》 经济增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