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弦乐四重奏》

作品数:28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郑刚王桂升韩焱于洋彭志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民族博览》《音乐创作》《中国音乐学》《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罗奇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音高组织技法探究
《黄河之声》2024年第4期39-43,75,共6页傅文重 
罗奇伯格是近代新浪漫主义代表作曲家之一,在早期主要创作风格多以序列主义风格音乐为主。60年代初,他感受到序列主义风格对他的束缚越来越多,认为调性音乐能够更自由地发展他的乐思。在重新接受调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吸收和融合各时...
关键词:罗奇伯格 音高组织 调性和非调性 第三弦乐四重奏 
关于乔治·罗奇伯格新浪漫主义风格的探究——以《第三弦乐四重奏》为例被引量:1
《戏剧之家》2022年第34期95-97,共3页李雪莉 
乔治·罗奇伯格的创作风格经历了从序列音乐到拼贴音乐再到新浪漫主义风格的多种转变,其作品体现了20世纪社会思潮的变化,特别是其中的新浪漫主义风格作品对于西方音乐艺术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罗奇伯格各个时期的创作风...
关键词:罗奇伯格 新浪漫主义 音乐创作 
符号学视域下沃尔夫冈·里姆《第三弦乐四重奏》的音乐表达被引量:1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2年第3期94-100,I0004,共8页李泽召 
2021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YCX21_1995)的阶段性成果。
符号学理论对音乐领域的渗透将音乐分析路径向综合化、多元化、整体化转换,使分析领域的二元对立思维得以缓和,引导音乐技法分析走向更加全面的音乐学分析,将技法样式和符号化隐喻、象征结合,以形成作品系统过程分析下的文本内涵的丝析...
关键词:符号学 沃尔夫冈·里姆 第三弦乐四重奏 音乐符号 模态分析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罗奇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音乐分析
《黄河之声》2022年第4期77-79,共3页方晓曼 
在西方20世纪70年代,新浪漫主义音乐潮流逐渐兴起,美国作曲家乔治·罗奇伯格作为新浪漫主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第三弦乐四重奏》在音乐界引起了轰动,并奠定了其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地位,该作品反映出罗奇伯格将调性音乐与现代创作...
关键词:乔治·罗奇伯格 新浪漫主义音乐 《第三弦乐四重奏》 调性与无调性 
罗忠镕《第三弦乐四重奏》音高材料中五声性序列的研究
《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8期125-126,共2页孙博 
五声性序列(集合)作品是在序列写作基础上,保证五声性风格的一种创作手段.罗忠镕的《第三弦乐四重奏》在创作音高材料时运用了五声性序列的写作方法,这种写作方法不仅拥有序列音乐的理性技术特点,同时五声性音调也表达出中国音乐的特点...
关键词:序列 音高材料 集合 声部 五声性风格 
巴托克《第三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的和声研究
《黄河之声》2017年第10期7-9,共3页江姗姗 
巴托克·贝拉·维克托·亚诺什(Bartók Béla Viktor János,1881年3月25日-1945年9月26日)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第三弦乐四重奏》作于1927年,这部作品曾被认为是他最艰深、最难与理解的一首作品。本文将从从音列、和...
关键词:巴托克 音列 音程 对称 和弦 调性 
肖斯塔科维奇《第三弦乐四重奏》中的“小二度修辞”与“morendo叙事”被引量:2
《中国音乐学》2016年第4期108-115,共8页王旭青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单列项目"西方音乐修辞学研究"(项目14BD040)资助成果
今年恰逢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10周年。迄今为止,众多学者从各种视角对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进行过研究,包括形式分析,美学评价,版本研究,演奏诠释等,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该文从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音乐术语...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 《第三弦乐四重奏》 小二度修辞 morendo 
施尼特凯《第三弦乐四重奏》主题核心材料分析
《音乐创作》2016年第10期179-181,共3页王瑞文 
施尼特凯《第三弦乐四重奏》是其走向"复风格时代"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作品中主题的形成以及发展正是依靠所引述的拉索、贝多芬作品片段及其肖斯塔科维奇姓氏缩写所体现的三种特征型核心组织材料的特点。核心组织材料在得以贯穿的基础...
关键词:施尼特凯 《第三弦乐四重奏》 主题核心材料 分析 
巴托克《第三弦乐四重奏》音乐分析
《明日风尚》2016年第24期153-153,共1页许昇 
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创作的《第三弦乐四重奏》(1927年),这部作品是作曲家从前期风格走向后期风格转变的关键'纽带',由于这一时期作曲家受到勋伯格、贝尔格、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的影响,笔者选取十二音及音级集合的分析方法对其主题动...
关键词:巴托克 音乐 分析 
复结构复调形式与“隐藏的歌剧”——布里顿《第三弦乐四重奏》帕萨卡利亚的艺术特征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7-11,共5页孙志鸿 
布里顿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其创作在兼容并蓄的风格中融合了创新思维。布里顿晚期代表作《第三弦乐四重奏》在音高材料以及表现内容上与他晚期歌剧《死在威尼斯》有密切联系,该作品最后一个乐章中复结构复调形式等富有特点...
关键词:布里顿 帕萨卡利亚 复结构 戏剧性 结构对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