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山》

作品数:116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王进张晴滟李楠戴嘉枋刘聪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戏曲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京剧现代戏教学设计
《音乐天地》2025年第1期21-25,共5页陈银菊 
[课型]音乐鉴赏课[年级]高-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选自人音2020版普通高中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京剧《圣洁的心灵——孔繁森》选段《望人间》,京剧《杜鹃山》选段《家住安源》。
关键词:高中教材 孔繁森 国之瑰宝 《杜鹃山》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京剧现代戏 音乐鉴赏课 
现代京剧《杜鹃山》器乐曲解读
《戏剧之家》2024年第24期31-33,共3页徐微 
在京剧音乐的发展历史中,现代京剧是重要的发展阶段。《杜鹃山》这部现代京剧被公认为是现代京剧的巅峰之作,因此对其音乐进行研究是完全有必要的。本文从音乐材料、曲式结构和配器音色这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对《杜鹃山》中的器乐曲音乐...
关键词:现代京剧 《杜鹃山》 器乐曲 
整旗鼓 推陈出新——《袁世海自述》之十五
《中国京剧》2024年第4期51-56,共6页袁世海(口述) 袁菁(整理) 
(接上期)院党委向我提出恢复中国京剧院一团的设想,并提出希望我能率领中青年们执起一团大旗的想法。再次返回中国京剧院一团时,真让我触目凄凉,尚存人员行当不全,人才奇缺,真是让人倍加思念生龙活虎的老一团。细细想来,一度出现这种云...
关键词:中国京剧院 袁世海 北京京剧院 《杜鹃山》 传统戏 推陈出新 新鲜血液 
从红舞台到大荧幕的戏曲审美嬗变--以京剧《杜鹃山》为例
《剧作家》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张元奇 
样板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代伊始红遍全国,其艺术造诣之高与前辈名家的呕心沥血创作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央对于戏曲的“破”与“立”从旧舞台移接到社会主义红色舞台后,观众的审美也逐渐转变,而戏曲彩色片的拍摄更加促使审美嬗变成...
关键词:京剧 样板戏 杜鹃山 
《杜鹃山》访问阿尔及利亚:从国际主义到第三世界
《华夏文化论坛》2023年第4期240-251,共12页张晴滟 
文章结合国际文化政治的研究视野探讨中国当代文艺现象,以《杜鹃山》出国为个案,探讨中国革命文艺的世界影响力,将之与1964年至1974年“第三世界”体系的提出和建立相联系。《杜鹃山》作为一个描绘第三世界革命的戏剧文本,以一地之经验...
关键词:第三世界 文化外交 国家形象 
戏曲现代戏的“红色”书写 以黄梅戏创演实践为例
《中国戏剧》2023年第6期67-68,共2页张利娜 
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戏曲现代戏,是以关注和反映现代生活为旨归的戏曲类型。纵观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现代戏创作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命题,一代又一代戏曲人凝心聚力,佳作频现,传统戏曲艺术也因此从古典迈向现代。新中国成立以...
关键词:《红灯记》 传统戏曲艺术 戏曲现代戏 黄梅戏 《杜鹃山》 红色经典 中国戏曲 红色题材 
电影《杜鹃山》台前幕后的故事
《民间传奇故事》2023年第13期14-17,共4页刘欣然 
1928年秋,农民英雄乌豆,由于不堪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疯狂迫害和血腥屠杀,带领本地农民揭竿而起,组成“红军铁血队”,举起革命义旗,造反上了杜鹃山。由于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和正确的革命路线。
关键词:国民党反动派 血腥屠杀 共产党的领导 杜鹃山 土豪劣绅 台前幕后 革命 
公共记忆和个体经验——红色主题雕塑创作谈
《美术观察》2022年第10期150-151,共2页段冬玲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自信与新时代公共艺术创作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HB20YS028。
2021年6月,我的两件雕塑作品《杜鹃山》和《红色娘子军》参加了河北美术馆(河北画院)举办的“‘英雄河北·红色基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在展出期间得到了许多前辈师长的肯定和鼓励,也吸引了许多观众和同...
关键词:雕塑创作 雕塑作品 《红色娘子军》 公共记忆 红色主题 《杜鹃山》 个体经验 美术馆 
现代京剧《杜鹃山》器乐曲音乐材料创作分析
《中国戏剧》2022年第5期64-66,共3页徐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京剧音乐创作,是京剧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至今还广为流传的唱段,为京剧音乐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宝贵财富。作为这一时期的翘楚之作,现代京剧《杜鹃山》达到了当时戏曲音乐创作的最高峰。...
关键词:现代京剧 音乐材料 京剧音乐 音乐发展史 《杜鹃山》 戏曲音乐创作 器乐曲 西方技法 
戏改背景下的地方戏曲现代创腔模式研究——以庐剧移植“样板戏”《杜鹃山》之柯湘唱段《家住安源》为例被引量:1
《音乐生活》2022年第4期79-84,共6页石磊 余鑫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四十年庐剧音乐创作研究(1979-2019)”(AHSKZ2020D35);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文化生态学视阈下的安徽庐剧发展与对策研究”(AHSKY2017D45)的研究成果。
京剧“样板戏”作为我国近代戏曲音乐发展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对京剧以及许多地方剧种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众多的“样板戏”陆续拍成彩色电影片,送往各地放映。此外,京剧“样板戏”还纷纷被移植成河北梆子、豫剧、晋剧、评剧、粤剧...
关键词:样板戏 音乐发展史 地方剧种 河北梆子 湖南花鼓戏 新疆维吾尔族 庐剧 彩色电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