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品数:430被引量:38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学昕王艳荣刘春玲孙新媛李红秀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兽性”“神性”“人性”探析——以《边城》和《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年第2期34-37,42,共5页孟晗 夏雨 
“兽性”“神性”与“人性”,是关于人的生命形态的恒久话题,《边城》和《额尔古纳河右岸》,一个是静默于湘西茶峒中的白百合,一个是绽放在森林山川上的野玫瑰,沈从文和迟子建基于自身的故土生活经验,以别样的民俗风情为切入点,对现代...
关键词:兽性 神性 人性 《边城》 《额尔古纳河右岸》 
论迟子建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伤怀之美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年第2期38-42,共5页孙丁凡 
甘肃省教育厅:青年博士基金项目“当代西部少数民族文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021QB—149);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地方性研究”(项目编号:31920200053)。
“伤怀之美”是迟子建文学创作的风格和主要特征,已经成为迟子建文学作品的徽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通过对原始古朴文明的眷恋与缅怀和对人生情态的“痛感”书写,使小说呈现出一种苍凉的美感,赋予小说感伤的意味。迟子建“...
关键词: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 伤怀之美 
以生态手段对抗现代化视阈下的人性异化--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7期138-140,共3页方姝懿 
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往往以牺牲自然环境资源为代价,以此促生的资本僭越和消费主义颠覆了传统的价值体系和幸福观。物质与精神家园的双重沦丧,使现代人普遍陷入一种“失乡”的状态,产生愈发普遍的心灵焦虑和人性异化表象。迟子建的...
关键词: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 现代化 人性异化 中国生态文学 
鄂温克族的多维生态解读——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4期37-39,共3页王巧足 
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城市文化视野下的黑龙江女性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353094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详细描写了来自于森林之中、与森林保持紧密联系的鄂温克族的生存状态,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语言生态四个方面可以思考少数民族的发展变迁及生态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鄂温克族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 语言生态 
少数民族文化视角选择与“文化共同体”的建构--《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文化解读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年第8期138-141,共4页何治涛 
《额尔古纳河右岸》叙事选择了边缘视角,在主流文化背景下呈现鄂温克文化,在书写鄂温克族历史文化过程中突出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摩擦冲突与相互渗透的复杂关系,最后通过鄂温克族人对本族群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多重文化认同来完成“文...
关键词:文化共同体 少数民族文化 小说叙事 文化视角 
现代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评《额尔古纳河右岸》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年第7期102-104,共3页廖天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文明带给人们生活便利和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的破坏,留给大自然的空间越来越少,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又反过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面对着畸形发展的社会生活,迟子建将目光投向鄂温克民族的游牧文明...
关键词:文明 《额尔古纳河右岸》 现代化 
原始主义与文明困境——试论《额尔古纳河右岸》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年第8期130-133,共4页杜业婧 
原始主义作为世界性的文化思潮,也是文学人类学批评的一个范畴。在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人在萨满教的统摄下,自由奔放又仪式化的生活方式和主客体不分的思维特征带有明显的原始主义性质,不失为一种"乌托邦"式的生活。迟...
关键词:原始主义 原始 现代 文明 
“空山”与“空林”——阿来《空山》与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传统遭遇当代被引量:2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年第2期93-95,共3页于姗 
阿来的《空山》和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两部小说,都描绘了边缘少数民族地区在外来文化力量的强势入侵下,发生的断裂性的彻底改变。本文从现实环境的破坏、传统文化习俗的失落以及神性与人性的双重消弭等方面入手,讨论这些古老村...
关键词:《空山》《额尔古纳河右岸》边缘 毁灭 
迟子建小说语言的民俗化研究——以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年第12期91-93,共3页闫晶淼 
2010年度绥化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R1002004
迟子建是出生于黑龙江北部并长期生活在黑龙江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中满是北国风情,满是浓郁的地域色彩和北方民俗气息,这也使得小说语言呈现出独特的风貌。《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
关键词:迟子建 语言 民俗化 
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文化意识被引量:2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年第7期26-28,共3页孙俊杰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以无数死亡的叙事建构起民族的历史,而在死亡叙事与深情回溯的缝隙中,展现的不仅是少数民族游猎文化在现代性文化面前必然溃败的命运,还有现代性文化拯救的某种虚妄。失去了民族文化的依托,自我的灵魂就会无...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 死亡 拯救 民族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