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之恋》

作品数:25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于长敏林翠萍王雪梅张冲胡敏捷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科技信息》《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经济周刊》《北方论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八十年代与“三恋”
《文艺争鸣》2024年第8期50-55,共6页刘复生 
王安忆的小说《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合称“三恋”,曾在文坛造成轰动,也引发了巨大争议。这三部中篇小说聚焦于共同的主题,集中发表于1986—1987年,定稿时间都是1986年。(1)不难想见,三部曲是在亢奋写作状态中一气呵...
关键词:王安忆 《小城之恋》 三恋 《荒山之恋》 八十年代 写作状态 《锦绣谷之恋》 小说的艺术 
王安忆:在激进与保守之间——重读《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
《北方论丛》2021年第6期105-112,共8页田泥 
王安忆从性视角切入,指认男女两性的差异与不平等。王安忆对女性生命行为的审视,是放在社会、历史、传统、文化等共生系统中进行的,一方面揭示了女性生命的原生态与被动态;另一方面,又凸显了女性对自我身体价值的醒悟与对性权利的主张,...
关键词:性禁忌 性权利 女性文化心理 性别立场 审美旨归 
破碎的新生——从需要层次看《荒山之恋》中的自我实现
《理论界》2020年第4期88-94,共7页孟令军 
王安忆的《荒山之恋》采用了双层结构对比,两条主线并行的方式,故事在男人出轨前后的矛盾纠结和女人面对爱情时的温柔果敢中上演他们各自的命运悲剧。笔者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文本中男主人公大提琴手在自我实现过程中的需求,从...
关键词:荒山之恋 需要层次 自我实现 人生困境 
王安忆《考工记》里的老宅
《书屋》2019年第12期83-84,共2页袁竹 
自1976年开始,王安忆的创作已经跨越了四十多个年头。在这四十多年间,王安忆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写作精力,并不断在创作上推陈出新,相继发表了《小城之恋》、《荒山之恋》、《小鲍庄》、《长恨歌》、《考工记》等一系列小说。王安忆的整个...
关键词:王安忆 《长恨歌》 小说流派 创作潮流 《考工记》 《小鲍庄》 《小城之恋》 《荒山之恋》 
爱而不得,悲而不悔——浅析王安忆《荒山之恋》中的性爱悲剧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年第11期64-65,102,共3页兰伟秀 
王安忆小说《荒山之恋》大胆突破以往写作的禁区,以冷静、客观的笔调展示出男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这其中既与主人公的个性有关,又与主人公性爱观的过于理想化有联。他们的爱情悲剧,带给我们当代爱情婚姻观以启示。
关键词:《荒山之恋》 婚恋悲剧 成因 启示 
压抑“本我”,实现“超我”——王安忆《荒山之恋》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1X期38-39,共2页杨子莹 
弗洛伊德的'三我'和'力比多'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一波多折,主要是和中国'五四'以来到80年代中期之前的国内环境有密切关系,而到80年代中后期的作品才开始敢于揭露人性,直视本能。其中重点以王安忆的《荒山之恋》为例,利用'三我'和'力比...
关键词:弗洛伊德理论 “三我” “力比多” 王安忆 
边界爱情:盛开在腐尸上的玫瑰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57-61,共5页王晓芳 
最整肃的环境里往往能滋长出最纯粹的浪漫,在极度压抑人性的社会突然迎来解禁时,初获自由的人们总是愿意相信爱情,因为浪漫的感情能使尖锐的现实变得柔和。在《荒山之恋》中王安忆用"他们"的故事证明:爱情不是俄狄浦斯情结的衍生物,也...
关键词:《荒山之恋》 爱情 婚姻 欲望 死亡 
论王安忆《荒山之恋》的叙事结构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X期36-37,共2页宋庆芳 
王安忆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荒山之恋》在叙事结构上别具匠心,双线交叉对称叙事,小说的四章有明确主题,可以视作四幕或四折戏剧来看,整个小说呈现出一种精巧的"双线戏剧式结构"。《荒山之恋》的这种叙事结构,与古典戏曲尤其是宋元南戏...
关键词:王安忆 荒山之恋 双线戏剧式结构 传奇色彩 
无法挣脱的藩篱——对王安忆《荒山之恋》中爱情悲剧的探寻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2Z期12-12,共1页梁向荣 
王安忆的小说"三恋",在20世纪80年代被文坛称为是首次冲破"性"禁区的作品。在《荒山之恋》中她以一种冷静而旁观的态度进行了性爱的写作,书写了一对已婚男女苦苦追求恋爱却以悲剧告终的爱情故事。他们既受到传统男权文化的制约,又被各...
关键词:悲剧 文化传统 生存环境 
孔慧仪女性主义翻译实践特点——对其《小城之恋》和《荒山之恋》翻译作品的解读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3期30-32,共3页胡敏捷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并在此后对中国翻译界产生重大影响。但国内性别视角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女性主义本土化研究尚少。本文试图通过对孔慧仪的《小城之恋》和《荒山之恋》英文译本中若干翻译的分析,...
关键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 本土化 孔慧仪 翻译特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