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斋诗话》

作品数:81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曾玲先张少康李壮鹰毛正天石海光更多>>
相关机构:衡阳师范学院北京大学湖北民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心突出是为文关键
《初中生学习指导》2024年第28期21-23,共3页厉彦俊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提到,文章“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句话指出了一篇文章的核心是“意”,即中心,也就是文章中传达出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有了明确的中心,文章才能成为一个整体。那么,...
关键词:《姜斋诗话》 写作过程 王夫之 明末清初 思想家 
寂寥长夜中的活泼诗情——读杜耒《寒夜》、赵师秀《约客》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20年第11期33-35,共3页莫砺锋 
王夫之论诗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又云:"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姜斋诗话》)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写景与抒情是诗歌的两大功能,如果两者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就形成了情景交融的好诗。在这个...
关键词:《寒夜》 赵师秀 景中情 情中景 情景交融 《姜斋诗话》 王夫之 
浅论《姜斋诗话》的诗学观
《花溪(文艺教育)》2020年第6期0096-0096,0098,共2页徐娟 
《姜斋诗话》是王夫之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是了解王夫之主要思想与诗学观的重要媒介。本文从王夫之的“兴观群怨”说,诗歌创 作“以意为主”,诗歌创作的情景关系以及诗歌与历史的区别四个方面分析船山诗学,探析船山诗学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姜斋诗话》 王夫之 诗学观 
律诗篇法体式
《中华诗词》2018年第5期59-61,共3页溪翁 
律诗有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四联八句是怎样组合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元代傅若金说:“作诗成法,有起、承、转、合四字。”(《诗法正论》)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中说:“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清代...
关键词:诗篇 体式 起承转合 《麓堂诗话》 《姜斋诗话》 《围炉诗话》 李东阳 王夫之 
立意·正能量·优秀作品
《诗词月刊》2018年第3期91-93,共3页凌华光 
1、立意。自古以来,文学与诗都重视立意。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到“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为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怎样才可能有好的立意呢?要有高尚的动机。宋....
关键词:立意 优秀作品 “文以载道” 能量 《姜斋诗话》 以意为主 文学 诗歌 
论《姜斋诗话》中的情景说被引量:1
《牡丹》2018年第2Z期90-92,共3页杨梦娟 
在《姜斋诗话》中,'情'和'景'是构成审美意象的'二原质',其诗学意义并非各置领地,而是互为'珀芥'。'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审美客体,依托于'情'的主观统摄;'情'作为诗之胚胎,触'景'而生,唯有情、景相融无间,方可达到'妙合无垠'的境界。...
关键词:《姜斋诗话》 情中景 王夫之 
行与至
《七彩语文(初中)》2018年第2期46-47,共2页吴滢 
王船山曾在《姜斋诗话》中为曹丕的《燕歌行》正名,称赞它“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曹丕,那个在时代中逆流而上的行者,终于到达了他的远方。
关键词:《姜斋诗话》 《燕歌行》 王船山 曹丕 行者 
论王夫之对宋代诗话的思考与突破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14-20,共7页刘智明 
《姜斋诗话》多次论及宋代诗人、诗作和诗论,表明了王夫之对宋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熟悉与重视;他站在哲学的高度,对宋代诗话所表现的"泛历史化"诗歌批评倾向作出了深刻的讨论,在诗歌批评标准、诗歌创新、诗歌风格等方面提出了创见,...
关键词:王夫之 《姜斋诗话》 宋代诗话 突破 
立意·正能量·优秀作品
《诗词月刊》2017年第5期91-93,共3页凌华光 
1、立意。 自古以来,文学与诗都重视立意。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到“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为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怎样才可能有好的立意呢?要有高尚的动机。
关键词:立意 优秀作品 能量 《姜斋诗话》 以意为主 诗歌 王夫之 文学 
确定主题的原则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年第4期235-235,共1页辙艳 
主题是整篇作品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如果说作品是船,主题就是船舵;如果说作品是花园,主题就是万绿丛中那一点红。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主题,语言再美,也不过是四处散落的珍珠,而不是美丽绝伦的项链;如果没有主题,材料再生动也不过...
关键词:《姜斋诗话》 作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