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

作品数:1281被引量:71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洪卫中程时用钱国旗张艳国朱明勋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月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月读》2024年第6期35-49,共15页钟彦亮 
古人讲究“修齐治平”,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作一体,逐层推进,而“齐家”便是其中关键的环节。这是因为家庭既是个人生活的起点、道德养成的源头,又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基石。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相当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
关键词:《颜氏家训》 道德养成 颜之推 修齐治平 家训 逐层推进 齐家 平天下 
群我和谐、人我和谐的人际智慧(二)
《月读》2022年第5期37-42,共6页王杰 
兄弟作为父母生命的延续,在“五伦”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兄弟关系跟父子关系一样,都是难以改变的血缘关系,也称为“天伦”。孟子主张“义之实,从兄是也”。做兄长的应当讲求仁义,而做弟弟的则要顺从、服侍兄长。《颜氏家训·兄弟》...
关键词:颜氏家训 父子关系 兄弟三人 血缘关系 和谐 天伦 (二) 兄长 
《月读》2019年总目录
《月读》2019年第12期90-95,共6页
关键词:监察制度 《月读》 《茶经》 《古诗十九首》 《了凡四训》 《史记》 《颜氏家训》 《资治通鉴》 《穆天子传》 
传统家训的当代价值被引量:1
《月读》2019年第8期75-79,共5页熊瑞敏 
古人非常重视家风建设,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家训,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曾国藩的《曾国藩家训》等。它们是我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的范本,对于当今社会的家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家训 当代价值 《颜氏家训》 《训俭示康》 家庭道德教育 家风建设 《诫子书》 曾国藩 
人生千条路,书是心安处
《月读》2019年第5期75-77,共3页潘玉毅 
'碎片化阅读'是当下流行的一个词汇,且常常为人们所诟病。很多人觉得,这种阅读方式难以获得书中的精华。然而,我认为'碎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对于一天而言,十分钟、二十分钟是碎片,而对于人的一生而言,每一天、每一周同样是碎片...
关键词:颜之推 碎片化阅读 人生价值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休闲活动 王羲之 
职业工作与休闲生活——《颜氏家训》的教诲(六)
《月读》2019年第5期78-80,共3页王正 
《颜氏家训》特别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颜之推认为,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所擅长和应当从事的职业,从而对社会和国家有所贡献。他还提出适当的休闲娱乐可以使人劳逸结合,不至于被繁琐的工作所异化;但千万不可放纵,否则就会使人偏离人生的...
关键词:颜之推 休闲活动 《颜氏家训》 休闲娱乐 人生价值 
立身行事需名实相副——《颜氏家训》的教诲(五)
《月读》2019年第4期70-73,共4页王正 
传统中国特别注重一个人安身立命中的名实问题,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名与自然的问题既是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士大夫阶层立身行事的关键问题。颜之推对此有着深入的分析,并将自己对名与实的理解作为重要的家训内容用来教育...
关键词:名节 家训 中国 教育 名实 问题 时期 
欲不可纵,知止知足——《颜氏家训》的教诲(四)
《月读》2019年第3期75-77,共3页王正 
古人对'满招损,谦受益'等损益、盈亏变化之理有着深刻的理解。颜之推结合历史和当时的现实,总结出了知止、知足、节制欲望等人生智慧。这种智慧不仅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也是子女教育方面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颜之推 周穆王 南北朝时期 
勉学博览与知行合一——《颜氏家训》的教诲(三)
《月读》2019年第2期69-72,共4页王正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为本宗族的子弟而作,其中特别重视读书和学习,这当然与颜氏家族是士大夫阶层有关,但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重视读书学习的优良传统。《颜氏家训》中专门有一篇'勉学',讨论了有关学习的动力、目的、方法以及学思关系、...
关键词:颜之推 《颜氏家训》 科学文化知识 知行合一 
抚育子女不偏爱——《颜氏家训》的教诲(二)
《月读》2019年第1期71-74,共4页王正 
重视生育、追求子女众多,是古代中国人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而近现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观念发生了改变。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制度,“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关键词:独生子女 《颜氏家训》 偏爱 抚育 价值观念 七十年代 中国人 近现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