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分带

作品数:64被引量:22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佩度李集临亓增军陈全战刘大钧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作物学报》《农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草业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提莫菲维小麦与光稃野燕麦易位系TGF_314的顺序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被引量:2
《西北农业学报》2013年第12期21-24,共4页郑会敏 王琳 安洪周 李鹏飞 张素勤 耿广东 张庆勤 
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农科2012020);贵州大学自然科学专项科研基金(贵大专基合字(2013)01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224);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10GB2F200429);农业部计划项目(2011-A2521-520111-A0105-013);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黔科合NY字[2008]3017;黔科合带帽字[2009]5002)
采用顺序C-带-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提莫菲维小麦与光稃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中的外源遗传物质进行鉴定。GISH分析结果表明,在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具有2对清楚的杂交信号,说明该后代中可能含有稳定的外源遗传物质,且以易位...
关键词:小麦 野燕麦 C-带 GISH 鉴定 
向日葵染色体Giemsa C-分带研究被引量:2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年第6期1078-1081,共4页高猛 安玉麟 孙瑞芬 
国家现代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z1)
采用HKG(HCl-KOH-Giemsa)法对内葵杂3号三交种染色体进行了C-分带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每条染色体至少都有一条C-分带,染色体组共有62条C-分带,以中间带和着丝点带为主,中间带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短臂上;C-分带强弱差异明显,其中46条强带...
关键词:向日葵(Helianthus annus L ) 染色体 GIEMSA C-分带 
抗条锈小麦-非洲黑麦渐渗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被引量:1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4期301-306,共6页贾举庆 郭红媛 李倩冉 董娟 杨武德 杨足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518);山西省基础研究项目(2012021024-2);山西农业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XB2010009);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223)
非洲黑麦(Secale africanumStapf)具有矮杆、异花授粉、抗多种小麦病害等优异性状,在小麦可持续性抗病遗传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分子细胞生物学的方法对小麦与非洲黑麦育成的渐渗系材料进行鉴定,发现了抗条锈病的新的代换系和易位...
关键词:非洲黑麦 抗条锈 C-分带 荧光原位杂交 
黑粒小麦‘冬黑10号’的细胞学和麦谷蛋白组成分析被引量:4
《农学学报》2012年第6期27-30,48,共5页郭明慧 裴自友 温辉芹 张立生 程天灵 李雪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小麦优质抗病分子标记设计育种"(2011-117);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山西中部高产优质抗逆小麦新品种选育"(20110311001-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研项目"小麦优质高产广适多抗系列新品种选育"(11yzgc042)
山西省作为中国优质小麦重要产区,目前已育成6个黑粒小麦品种,然而对这些黑粒小麦的染色体构成、蛋白组分却研究较少。因此,了解其遗传组成对选育黑粒小麦新品种具有指导作用。利用染色体C-分带,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基因组...
关键词:黑粒小麦 C-分带 原位杂交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小麦高产抗病新种质9204R的分子细胞学鉴定被引量:1
《麦类作物学报》2011年第4期611-616,共6页樊小莉 王静 张玮 纪军 张相岐 李俊明 
“973”计划项目(2009CB118300);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04B)
为给高产区小麦抗病性遗传改良提供新的育种材料,以高产小麦品种科农9204(Kn9204)为母本,以黑麦品种德国白粒(German White)和小偃6号杂交后代BC2F4选系BC01-7-1为父本杂交,并以科农9204为轮回亲本回交两次,最终选育出抗条锈病的育种新...
关键词:小麦:抗条锈病 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 微卫星分子标记 
植物染色体分带及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
《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第10期67-75,共9页高猛 安玉麟 孙瑞芬 
国家向日葵现代产业技术体系(nycytx-21)
染色体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植物研究中较重要和常用的技术手段。从它们的产生开始一直不断发展,已应用到植物研究中的很多方面。介绍了这两个技术的发展、原理和在植物研究中的进展。
关键词:植物 染色体Giemsa C-分带 荧光原位杂交 
45S rDNA基因在新麦草染色体上的分布被引量:2
《华北农学报》2010年第3期5-8,共4页云岚 云锦凤 王秀娥 李海凤 方宇辉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B3B03)
分析rDNA基因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以对新麦草染色体进行识别和分析其基因组特征。利用FISH和顺序C-分带-FISH技术将45S rDNA定位于新麦草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结果表明,45S rDNA在二倍体新麦草染色体上有6个主要分布位点,另外几条...
关键词:新麦草 45S RDNA C-分带 荧光原位杂交 
龟甲竹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及其核型分析被引量:3
《林业科学研究》2009年第5期691-695,共5页徐川梅 郑华威 王骢 汤定钦 
国家自然基金(30771753);浙江林学院启动基金(2351000838);浙江林学院森林培育重中之重学科开放基金(20016)项目
利用G iem sa 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对龟甲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龟甲竹的核型公式为2n=48=26m+14 sm+4 st(2SAT)+4 t,核型分类属ⅡB型;带型公式为2n=48=4C I+2C I+T+2CT++10CT++4 I+2 I++6T++6C+8T+...
关键词:龟甲竹 染色体 C-分带 荧光原位杂交 
植物染色体C-分带技术的改进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年第3期28-29,共2页王小利 
植物染色体分带是农业院校研究生细胞遗传学的一项很重要的实验技术。染色体分带已成为研究细胞遗传学、植物分类学、染色体工程育种的重要手段。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总结和完善了一套简单易行的植物染色体C-分带技术,本文以黑麦为...
关键词:植物染色体 C-分带 实验技术 
“中国春”小麦-偃麦草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被引量:5
《草地学报》2009年第4期452-455,共4页刘凤歧 张月学 唐凤兰 李集临 徐香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9870417)
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创制易位系的方法,以"中国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2E)异二体附加系为母本与"中国春"小麦-柱穗山羊草(Ae.cylindrical)(2C)异二体附加系为父本杂交,创制"中国春"小麦-偃麦草易位系...
关键词:长穗偃麦草 杀配子染色体 C-分带 原位杂交 易位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