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剧

作品数:1243被引量:77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政刘水云陈志勇李海安黄爱华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中山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表演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中国表演方法”从何而来
《戏剧之家》2024年第30期55-57,共3页高胜武 
“中国表演方法”是否需要探索?如何探索?这是20世纪两位戏剧大师黄佐临和焦菊隐毕生追求“中国演剧体系”的关键。它不仅代表了中国演员独特的表演风格,也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特色和气质。如今,建立和完善“中国演剧体系”的任务再次成为...
关键词:中国演剧学派 表演方法 戏曲 曲艺 
生活演剧:论焦菊隐的导表演学派构建
《南大戏剧论丛》2024年第1期94-106,共13页李贤年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话剧研究学派研究”(批准号:20ZD21)的阶段性成果。
焦菊隐是构建中国话剧演剧学派的重要戏剧家。他是从生活出发探索话剧的导表演艺术的。他以“体系就是生活”的个人化解读,作为创造性接受斯坦尼体系的逻辑起点,并依此发展出符合“体系”原理的“生活演剧方法”;同时,他发现西方话剧和...
关键词:焦菊隐 生活演剧 中国话剧演剧学派 斯坦尼体系中国化 
行动分析法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遗产
《戏剧艺术》2024年第2期18-31,共14页李贤年 
“行动分析法”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演剧探索的结晶,可谓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之大成。它出色地联系和整理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各个时期的重要发现,倡导演员以“行动”为基石,以“事件”为核心,积极主动地通过“即兴小品”的形式深...
关键词:行动分析法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克涅别尔 形体行动方法 导表演艺术 
浅谈杂技舞台灯光应用
《黄梅戏艺术》2023年第3期60-61,共2页丁林树 
两千年的演剧史,舞台灯光作为“使人看得见的工具”却始终未变。随着剧场艺术的发展,从17世纪初出现的镜框式舞台,发展至今,涌现出中心舞台、体育场、体育馆、广场等大型室内外舞台表演形式。在这演出多样化的时代,对舞台灯光的艺术和...
关键词:镜框式舞台 演剧史 舞台灯光 艺术的发展 中心舞台 舞台表演形式 杂技 艺术和技术 
论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的演剧观
《长江文艺评论》2023年第4期57-65,共9页魏林 
陈伯华的戏剧观散见于她关于舞台经验的口述中,与一般戏剧理论家表述观点不同,作为表演艺术家的陈伯华,其戏剧观念主要是以“折射”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基于她在《陈伯华舞台艺术》中“述艺录”[1]部分的口述内容,以及她在报刊杂志署名...
关键词:陈伯华 戏剧理论家 舞台艺术 戏剧观念 舞台表演 演剧观 汉剧 舞台经验 
从案头曲唱到场上演剧——《审音鉴古录》中戏曲活动的场上意识转型
《民族艺术研究》2023年第3期112-119,共8页孔繁尘 
2023年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成果。
《审音鉴古录》是清代中期编订刊刻的昆剧身段谱,它以戏曲选本谱录的形态,记录了昆剧折子戏在这一时期舞台上的演出面貌,为舞台演出提供规范和指导,是清中期戏曲表演档案的代表作。其在记录中呈现了鲜明的场上思想,从演唱规范、身段表...
关键词:《审音鉴古录》 戏曲演唱 场上意识 表演规范 
戏房考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22年第7期127-137,共11页戚世隽 
中国古代戏台,除有表演区域的前台,还有戏台后部演员装扮、待场之所,称为“戏房”。这个隐蔽的区域,也会与前台演员对话或作其他呼应。《张协状元》已利用戏房扩大表演空间,元明杂剧没有这一称呼,但同样体现出对这一空间的利用。明传奇...
关键词:《张协状元》 元明杂剧 明传奇 《元曲选》 表演空间 功能与运用 演剧 戏台 
古代演剧术语与戏剧形态之变迁
《中华戏曲》2022年第1期16-35,共20页郑劭荣 
2018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戏曲口述剧本抢救性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YBA003);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少数民族戏剧传承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1A0220)。
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上,随着戏剧形态的演进,相应地生成了各种用以指称“表演”“扮演”等义的演剧术语。此类用语约定俗成,人们对其习焉不察,实际上,它们往往与戏剧特定的表演形态、活动方式相关,从表演术语的变迁可以寻绎到戏剧形态的因...
关键词:演剧史 中国古代戏剧 戏剧形态 形态变迁 表演形态 表演艺术 术语 约定俗成 
戏曲表演程式的类型化衍变被引量:2
《戏曲艺术》2021年第4期112-119,共8页王绍军 
中国戏曲经过近百年来的现代化历程,历经数代戏曲艺术家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创造了诸多与时俱进的新的表演程式,极大的提高了戏曲表现新编古代题材和现当代生活题材的能力,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艺术...
关键词:程式创新 融合化用 创造思维 演剧样式 
新剧意识的发生与蜕变——兼论对曲艺性演剧形态的认识问题
《戏剧艺术》2021年第3期1-9,共9页袁国兴 肖海薇 
启蒙主义社会思潮催生的新剧意识,不排除旧剧的演剧形式,戏曲也可被称为"新剧"。站在单一的启蒙主义立场上审视,戏曲演艺有"玩把戏"的成分,而当"真正的戏剧"之意识取代了新剧意识,戏剧与戏曲的非对等关系也就成为了现实。戏曲的积聚成...
关键词:新剧 曲艺性演剧 双重表演意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