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劭荣

作品数:44被引量:7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影戏戏曲口述编创戏剧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戏剧艺术》《东疆学刊》《中华戏曲》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少数民族戏剧研究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
《戏剧文学》2024年第9期27-34,共8页郑劭荣 
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少数民族戏剧传承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1A0220)阶段性成果;2021年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非遗传承融入文史哲类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项目编号:2021JGSZ072)阶段性成果。
湖南少数民族戏剧在文献史料整理、戏剧理论及传承保护研究上取得长足进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亟需更新戏剧研究理念,秉持中华戏剧史观,构建“戏剧史料+戏剧理论+发展策略”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在理论层面,建设完备的戏剧史...
关键词:乡村振兴 湖南少数民族戏剧 研究体系 发展策略 
古代演剧术语与戏剧形态之变迁
《中华戏曲》2022年第1期16-35,共20页郑劭荣 
2018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戏曲口述剧本抢救性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YBA003);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少数民族戏剧传承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1A0220)。
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上,随着戏剧形态的演进,相应地生成了各种用以指称“表演”“扮演”等义的演剧术语。此类用语约定俗成,人们对其习焉不察,实际上,它们往往与戏剧特定的表演形态、活动方式相关,从表演术语的变迁可以寻绎到戏剧形态的因...
关键词:演剧史 中国古代戏剧 戏剧形态 形态变迁 表演形态 表演艺术 术语 约定俗成 
中国戏剧的生存之道——兼论《游走的艺术》
《艺海》2020年第2期5-7,共3页郑劭荣 郑开元 
湖南省社科规划办《湖南戏曲口述剧本抢救性整理与研究》(课题编号:18YBA003)阶段性成果
中国戏剧长久的生命力取决于其独特的艺术与文化品质。就艺术品质而言:首先,戏曲具有很强的自我繁殖和更新换代的能力;其次,源自戏曲艺术的开放与包容;最后,戏曲具有较强的人文环境适应力。戏曲生生不息的另一重要源泉是其独特的文化品...
关键词:戏曲 生命力 生存之道 游走的艺术 
通识教育背景下古典戏曲教学改革被引量:2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84-89,共6页郑劭荣 
湖南省教育厅"通识教育视域下传统戏曲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JG1634);长沙理工大学"口述史视野下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文本研读+社会调研’教学新常态探索与实践"
《中国文学史》教材中的戏曲图景是不完整的,其本质是剧本文学的发展史。古典戏曲教学存在重"案头"轻"场上"的倾向,在通识教育改革背景下,应当回归戏曲本体,完善戏剧知识体系,重视文本细读,从"文学"与"表演"的双重视角阐释、传授戏曲。...
关键词:古典戏曲 通识教育 教学改革 田野考察 
“戏娘”守望者——辰河目连戏国家级传承人周建斌访谈录被引量:1
《文化遗产》2019年第3期132-140,共9页郑劭荣 周建斌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湖南戏曲口述史料的采集与研究"(项目编号:XSP17YBZZ120);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口述戏剧史料学研究"(项目编号:15BZW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周建斌,男,1963年生,湖南省溆浦县人。工小生,师从辰河戏名角杨宗道。2008年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任溆浦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他导演过辰河戏所有代表性剧目,熟练掌握了目连戏的表演技巧与表演流程,长...
关键词:目连戏 传承人 国家级 辰河 访谈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宣传推广工作 传承保护 
中国口述戏剧史料研究刍议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18年第4期166-182,共17页郑劭荣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口述戏剧史料学研究”(项目编号:15BZW075);湖南省教育厅“通识教育视域下传统戏曲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G1634)阶段性成果
引言1913年,《宋元戏曲史》刊发于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标志着戏曲学正式成为专门之学。王国维继承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重文献,重考据,以治经史的方法治戏曲,百余年来,引领无数后学,功莫大焉。
关键词:戏剧史料 戏曲学 史料学 戏曲文献 戏曲文物 戏曲史料 口传史料 口述剧本 口述史料 
《琵琶记》在辰河高腔中的传承演变——兼论地方戏口述编创被引量:1
《怀化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26-31,共6页刘丽娟 郑劭荣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湖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口述历史的采集与研究"(16C0072)
《琵琶记》是辰河高腔较早上演的骨子老戏,继承了元明清传统本《琵琶记》部分关目排场、戏词和曲牌,其演出形态保留有南戏以及宋杂剧的某些特征。辰河戏《琵琶记》的演变主要涉及关目与场次的调整,剧情的改写、增扩、重造以及戏词与音...
关键词:《琵琶记》 辰河高腔 变迁 口头编创 
中国戏剧口述传统渊源及其形态被引量:3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68-174,共7页郑劭荣 赵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口述戏剧史料学研究"(15BW075);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湖南戏曲口述史料的采集与研究"(XSP17YBZZ120);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湖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口述历史的采集与研究"(16C0072)
中国戏剧具有历史悠久的口述传统。巫的口传活动是口述戏剧史发生的起点。傩戏承续了巫文化传统,显现出鲜明的口传文化特征。早期戏剧口述传统由口耳相传的口头活动与即兴式口头演唱构成,前者属于随机、自发的口头讲述,后者则表现为戏...
关键词:中国戏剧 口述传统 形态 探源 
《舞台生活四十年》与口述戏剧史研究被引量:3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111-116,共6页郑劭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口述戏剧史料学研究"(项目编号:15BZW075)
《舞台生活四十年》是由梅兰芳口述、许姬传记录整理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戏曲家回忆录。著作采取口述笔录与个人传记相结合的写法,按照学科理论来审视,属于口述历史的研究范畴。述作者以科学而独到的实践方式,在口述访谈、著述体例及...
关键词:梅兰芳 《舞台生活四十年》 口述戏剧史 史料价值 
20世纪以来口述戏剧史料的整理与研究被引量:2
《戏曲艺术》2016年第3期62-67,75,共7页郑劭荣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口述戏剧史料学研究"(15BZW075);湖南省社科基金(13YBA013)"明清戏曲在湘西辰河戏中的遗存与嬗变研究"阶段性成果
口述戏剧史料是戏曲口头传承的产物,它是整个戏曲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前半叶,学界开始搜集、汇编口传资料,并尝试用于花部戏剧的研究。建国后至20世纪末,集中整理了口述剧本、剧种史料及艺人口述的回忆录,其中戏曲志、剧种史及...
关键词:口述戏剧史料 搜集 整理 研究综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