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剧

作品数:322被引量:30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肖振宇熊庆元李叶晔张冰梅王兆辉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吉林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艾青与延安后期文艺运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3期11-23,共13页秦林芳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解放区前后期文学的关联性研究”(项目编号:18AZW019)的阶段性成果。
艾青与延安后期文艺运动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艾青本人的转变是在延安后期文艺运动促进下发生的,同时,他也以自己的转变对这一运动发挥了推动作用。他积极参加批判王实味的斗争,以深入群众的方式改造自我。这从作家思想感情改造层面助...
关键词:艾青 延安后期文艺运动 思想感情改造 文艺大众化 秧歌剧 
新秧歌剧:作为一种“人民广场剧”的构建
《戏剧艺术》2023年第2期70-81,共12页焦欣波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民戏剧中的传统文化资源研究(1942—1966)”(21BZW157)的阶段性成果。
被称作“街头歌舞剧”“广场歌舞剧”的新秧歌剧,是延安知识分子及其他创作群体以服务工农兵为指向,对原本具有人类文化表演性质的旧秧歌进行“人民性”改造后的新品种。这种改造意图通过政治文化的再仪式化,实现集体性的情感共鸣与利...
关键词:新秧歌剧 再仪式化 审美改造  
“整风”、《讲话》与“秧歌剧”——试论延安文艺三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
《东吴学术》2023年第1期51-62,共12页宋剑华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研究”(项目编号:21&ZD260)的阶段性成果
“整风”、《讲话》与“秧歌剧”是延安文艺运动的三大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对于百年中国文艺运动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统领全局的导向性作用。“整风”解决了党内斗争的路线问题,《讲话》解决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问题,“秧歌剧”解决了红色文...
关键词:“整风” 《讲话》 “秧歌剧” 逻辑关系 
抗战时期陕北民歌与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研究被引量:1
《新东方》2022年第4期30-36,共7页范增利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国际视野及现实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0CDJ023)。
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陕北民歌的改编改造,全面塑造积极抗战、一心为民的光辉形象。具体来说,即通过鼓励改编传统民歌、领导组织秧歌队以及出版相关书籍等方式,充分塑造权威领袖、先进政...
关键词:抗战时期 陕北民歌 秧歌剧 形象塑造 
“运动”中的文艺法则——从延安时期“二流子改造”运动看新秧歌剧创演被引量:4
《文艺研究》2022年第5期100-112,共13页周维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现代中国”(批准号:18ZDA280);四川大学国家领军人才培育项目“延安文艺与世界文学”(批准号:SKSYL2019-03)成果。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新秧歌运动成为落实“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标志性事件。以往学界充分梳理了这场运动的艺术经验,但对其“运动”特征以及经验并没有充分关注。从“二流子改造”运动看新秧歌剧创演,可以揭示运动中文艺的...
关键词:新秧歌剧 延安文艺座谈会 新秧歌运动 民间文艺 创演 延安时期 标志性事件 二流子 
“妙处只在从人情入手”——秧歌剧中的“二流子”改造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4期144-155,共12页黄锐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解放区文学中的青年政治研究”(19CZW047)成果。
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围绕着生产进行的新家庭建设中有一项重要议程,即改造“二流子”,这是当时边区秧歌剧的一大主题。改造“二流子”运动最终将其场域设置在了家庭中,而秧歌剧一开始就是从人情入手的“民间形式”——秧歌剧着眼于本土...
关键词:秧歌剧 二流子 人情 
延安新秧歌剧的价值导向与历史作用被引量:3
《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33-41,共9页王树荫 汤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17ZDA005)。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思想,明确指出革命文艺的立场、态度和工作对象,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什么人服务”以及“如何去服务”的问题。在《讲话》精神的指导下,以延安为中心掀起了创演新秧歌剧的群众性热...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秧歌剧 革命文艺 价值导向 历史作用 
文化磨合视域中的延安戏剧改革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第4期128-139,共11页武菲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陕甘宁文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934—1949)”(16ZDA187);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延安戏曲改革与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2018SJA1508);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淮剧史料的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20BB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化磨合是世界文化更是中国文化存在、发展的一种内在机制和主要形态。作为中国"大现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文化磨合思潮②,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主体的延安革命文化为当下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创造了珍贵的文化"新传统"。延安戏...
关键词:启蒙现代性 新民主主义文化 传统戏曲 新歌剧 文化磨合 延安戏剧 雅俗文化 秧歌剧 
文体革新、文化运动与社会革命——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历史形态及其政治向度被引量: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12期26-41,共16页熊庆元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抗战时期延安戏剧改革史论》(项目编号:18FZW004)的阶段性资助成果。
延安秧歌剧是一种具有艺术整体性的新文体,其由歌舞沿革为剧并由小型剧向大型剧演进的过程,折射出抗战时期根据地特殊的艺术生产方式,文体的新颖性与形式的过渡性构成其文体特点的一体两面。秧歌剧不同艺术要素背后蕴含着不同的社会关系...
关键词:延安 秧歌剧 新秧歌运动 
新秧歌剧中的“新式家庭”被引量:2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96-101,共6页惠雁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延安时期的戏剧活动”(15XZW004)阶段性成果。
延安时期的新秧歌剧与同期乡村建设的关系非常密切,解放区所推行的新式家庭建设运动在新秧歌剧中有明确投射。这种投射在叙事内容中具体体现为不脱离生产的妇女解放、不反封建的家庭内部关系的自我调整、不离婚以"二流子"的自新来维持...
关键词:新秧歌剧 乡村建设 新式家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