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班侯

作品数:43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华武术》《少林与太极》《中华武术(研究)》《武当》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少林与太极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太极拳技击的三个阶段
《少林与太极》2019年第6期50-51,共2页杨志英 
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横空出世,石破天惊,打破了强强对抗的搏击方式,独辟蹊径开拓了一条“四两拨千斤”的技击制敌新思路,从而诞生了一连串光耀中华武林的技击大家,如杨禄禅、杨班侯、郝如真、陈发科等,向世人展示了太极拳迷人的魅力和风采。
关键词:太极拳 技击 以柔克刚 杨禄禅 杨班侯 陈发科 搏击 
太极拳“十八在诀”解
《少林与太极》2017年第3期32-32,共1页
“十八在诀”,又称“十八句诀”,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次子杨班侯(侣37—1892年)所传,首见于杨班侯再传弟子吴孟侠所著《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之中。这短短十八句话七十二个字,精辟、准确地阐明了太极拳的劲力、劲点、劲法等...
关键词:杨式太极拳 动作要领 技术内涵 杨班侯 创始人 劲力 劲法 
杨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极拳(五)
《少林与太极》2016年第5期34-37,共4页喻承镛 林书立 李浩 
(接上期)第三十三式搂膝指裆捶接前面十字腿式,右脚落地,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向前屈膝提起,膝与胯平,脚尖上勾;左手由上往下,经右肩及身前向左腿膝前搂过,目视前方(图144、145)。左脚向前迈出落地,右手握拳,由左向右画至右后方再向上...
关键词:指裆捶 前圈 三式 转身摆莲 弯弓射虎 拗步 左向 单鞭 右步 虚步 
杨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极拳(四)
《少林与太极》2016年第4期34-37,共4页喻承镛 林书立 李浩 
(接上期)第二十五式左右披身伏虎接上式不停,右手臂内旋,然后双手同时由左向上向右划;左脚向左后(西北方向)撤步,屈膝下蹲,重心在左腿,眼看右手(图109)。双手由右向左下作捋势,上身随之左转至面向西北,两腿成左弓右蹬势;两手由下...
关键词:右手臂 西北方向 内卷 左向 心向 内旋 野马分鬃 单鞭 坐腕 仆步 
杨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极拳(三)
《少林与太极》2016年第3期40-43,共4页喻承镛 林书立 李浩 
(接上期)第十五式海底针接斜飞式不停,左脚向右脚前斜上一小步,脚跟着地,脚尖上勾,重心在右腿上。同时,身体向前下弯腰,右手微向回收,左手上抬与右手取平,两手虎口相对,然后随身体向前下弯腰,下插至左脚踝骨外侧,手背均朝前,掌心向内,...
关键词:海底针 单鞭 左手掌 坐腕 分脚 横肘 拦手 前上方 脚蹬 右手腕 
杨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极拳(二)
《少林与太极》2016年第2期37-41,共5页喻承镛 林书立 李浩 
第七式进步搬拦捶接前式,左手收回平屈胸前,右手亦握拳屈回,并以右肘肘尖向左作横肘拨顶之势,左手掌心向下扶按在右拳上,此为横肘。眼看右肘前方(图36)。
关键词:太极拳 杨班侯 功架 右手 手掌 
杨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极拳(一)
《少林与太极》2016年第1期34-38,共5页喻承镛 林书立 李浩 
杨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极拳是在杨班侯八十一式大功架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而成的一套易学、易练,便于推广的套路。该套路保持了杨班侯八十一式大功架太极拳的风格,舒展大方,简洁明快,注重实用,以技击为主,且更具健身效果。
关键词:太极拳 杨班侯 功架 健身效果 重实用 套路 技击 
杨班侯传《全体大用诀》释意
《少林与太极》2012年第9期42-45,共4页
【全体大用诀】 太极拳法妙无穷,棚捋挤按雀尾生。斜走单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着封。海底捞月亮翅变,挑打软肋不容情。搂膝拗步斜中找,手挥琵琶穿化精。
关键词:中国武术 少林功 练打功 杨班侯 
吴式太极拳在北方的发展
《少林与太极》2011年第11期34-36,共3页张全亮 
吴式太极拳是从杨露禅所传的拳术套路演化而来的。据史料记载,杨露禅大约在1840年后在北京王府教拳,随之习拳者甚多,其中万春、凌山、全佑受益最多。全佑(1834—1902年)满族正白旗人,生于北京大兴,老姓吴福氏,字保亭。他经多年...
关键词:吴式太极拳 北方 拳术套路 史料记载 杨班侯 北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