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班侯

作品数:43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华武术》《少林与太极》《中华武术(研究)》《武当》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太极拳技击的三个阶段
《少林与太极》2019年第6期50-51,共2页杨志英 
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横空出世,石破天惊,打破了强强对抗的搏击方式,独辟蹊径开拓了一条“四两拨千斤”的技击制敌新思路,从而诞生了一连串光耀中华武林的技击大家,如杨禄禅、杨班侯、郝如真、陈发科等,向世人展示了太极拳迷人的魅力和风采。
关键词:太极拳 技击 以柔克刚 杨禄禅 杨班侯 陈发科 搏击 
杨式108式小快架体认
《武当》2018年第6期29-32,共4页陈雄 
由于渚多原因,现在的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只知道太极拳有慢练的传统拳架,不知道还有快练的传统拳架。快练的传统拳架.有称“快架”,如杨班侯传给李万成的快架,其特点是姿势低,速度快等,打一趟快架在3分钟内一气呵成。
关键词:体认 太极拳 拳架 传统 爱好者 李万成 杨班侯 
太极拳学之“一”
《武当》2018年第1期33-34,共2页二水居士 
杨班侯赠子全佑的杨家传抄老拳谱三十二目,吴鉴泉题签《太极法说》,在杨家传抄老拳谱三十二目中《张三丰承留》《口授张二三丰老师之青》《张三丰以武书得道论》三篇。
关键词:太极 “一” 拳学 张三丰 杨班侯 拳谱 传抄 
清玄虚无 散人言奇(上)——清玄散人关于太极拳的言论录
《武当》2017年第9期56-58,共3页李万斌 
在中国武术界,尤其是在太极拳历史上有卓越贡献,占有突出显赫地位的如武禹襄、杨露禅、宋协铭、许禹生等人,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武禹襄是武派太极拳的开山始祖,无论是拳技或理论著述,都无人能比,他的学生李亦畲、杨班侯更...
关键词:武派太极拳 言论 虚无 武禹襄 清朝时期 杨班侯 武术界 拳技 
太极拳“十八在诀”解
《少林与太极》2017年第3期32-32,共1页
“十八在诀”,又称“十八句诀”,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次子杨班侯(侣37—1892年)所传,首见于杨班侯再传弟子吴孟侠所著《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之中。这短短十八句话七十二个字,精辟、准确地阐明了太极拳的劲力、劲点、劲法等...
关键词:杨式太极拳 动作要领 技术内涵 杨班侯 创始人 劲力 劲法 
《太极法说》新考
《中华武术(研究)》2016年第11期57-61,共5页陈胜飚 
杨氏太极拳在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继承了陈式太极拳的精华,还为吴、武、孙等太极流派提供了创拳基础。因此,对杨氏太极拳拳谱的研究至为重要。在前人对"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目"吴藏本《太极法说》的研究里,...
关键词:太极法说 体育 杨班侯 吴全佑 杨澄甫 成稿时间 
太极散手比赛规程探讨
《武当》2016年第9期26-28,共3页傅声远 杨其元 
古时的习武者以格斗、打擂争霸主,不分门派、拳种,具有真功夫才敢登台,也没有什么规则,有御林军参与现场护卫,死伤不论。清朝时,杨家父子杨禄禅、杨班侯打擂台,名震环宇无敌手,武术界授名“杨无敌”称号。
关键词:比赛规程 散手 太极 杨班侯 武术界 格斗 习武 门派 
杨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极拳(五)
《少林与太极》2016年第5期34-37,共4页喻承镛 林书立 李浩 
(接上期)第三十三式搂膝指裆捶接前面十字腿式,右脚落地,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向前屈膝提起,膝与胯平,脚尖上勾;左手由上往下,经右肩及身前向左腿膝前搂过,目视前方(图144、145)。左脚向前迈出落地,右手握拳,由左向右画至右后方再向上...
关键词:指裆捶 前圈 三式 转身摆莲 弯弓射虎 拗步 左向 单鞭 右步 虚步 
杨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极拳(四)
《少林与太极》2016年第4期34-37,共4页喻承镛 林书立 李浩 
(接上期)第二十五式左右披身伏虎接上式不停,右手臂内旋,然后双手同时由左向上向右划;左脚向左后(西北方向)撤步,屈膝下蹲,重心在左腿,眼看右手(图109)。双手由右向左下作捋势,上身随之左转至面向西北,两腿成左弓右蹬势;两手由下...
关键词:右手臂 西北方向 内卷 左向 心向 内旋 野马分鬃 单鞭 坐腕 仆步 
杨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极拳(三)
《少林与太极》2016年第3期40-43,共4页喻承镛 林书立 李浩 
(接上期)第十五式海底针接斜飞式不停,左脚向右脚前斜上一小步,脚跟着地,脚尖上勾,重心在右腿上。同时,身体向前下弯腰,右手微向回收,左手上抬与右手取平,两手虎口相对,然后随身体向前下弯腰,下插至左脚踝骨外侧,手背均朝前,掌心向内,...
关键词:海底针 单鞭 左手掌 坐腕 分脚 横肘 拦手 前上方 脚蹬 右手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