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小种

作品数:11被引量:6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春红王立安崔洋魏建昆郝丽梅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北农学报》《中国农学通报》《植物病理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同荧光染色方法检测HMC毒素诱导处理玉米B37根冠细胞凋亡被引量:2
《玉米科学》2013年第2期98-101,共4页马春红 李秀丽 董文琦 张红心 戴志刚 王立安 贾银锁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1301010);河北省高层次人才"三三三人才工程"项目(A2010003028);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3396401D);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6DFB02480);农业部948重点项目[2011-G1(3)-07]
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双染色以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对HMC毒素诱导玉米B37-C、B37-N根冠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AO/EB双染色后,当HMC毒素浓度为50、100、150μg/mL,处理7 h时B37-C根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8...
关键词:玉米 小斑病菌C小种 毒素 细胞凋亡 荧光染色 
不同培养基对玉米小斑病菌生长繁殖及致病力的影响被引量:9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2期192-194,共3页陈颖 郝丽梅 王立安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0 0 16 3)
采用燕麦、玉米、查理、彼查、PDA及PDA +宿主叶片、PDA +VB1 7种固体培养基培养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结果表明 ,PDA +VB1 和PDA培养基表面加宿主叶片 2种培养基培养的菌株 ,无论是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还是致病力均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 ...
关键词:玉米 培养基 小斑病菌 C小种 生长速度 繁殖 致病力 产孢量 
三个自选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小斑病C小种接种鉴定被引量:11
《玉米科学》2002年第3期11-12,共2页曹墨菊 荣廷昭 
本研究对包括T、C、S三大组别及三个自选不育胞质G、类2 、类3 在内的一组玉米同核异质系进行C小种的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C小种对C组内C、ES、G、类2 、类3 胞质具有不同的致病力 ,其中C胞质最敏感 ,其它几种胞质相对较弱。C小种除对C...
关键词: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 C小种 小斑病 接种鉴定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快速复壮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5
《华北农学报》2002年第2期144-144,共1页郝丽梅 王立安 马春红 陈霞 陈颖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0 0 16 3)
关键词:玉米 小斑病菌 C小种 快速复壮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的分离纯化新方法被引量:3
《河北农业科学》2001年第1期31-32,共2页郝丽梅 王立安 马春红 魏建昆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0163
魏建昆等证实在中国存在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后来,崔洋等提纯了C毒素(HMC-toxin)。通过硅胶柱层析(silica-gel)对C毒素的粗提液进行纯化,并对所纯化的C毒素进行活性检测。结果发现:所得到的C毒素使C细胞质玉米叶片失绿并且严重萎蔫。
关键词:玉米 小斑病菌 C小种 分离 纯化 C毒素 硅胶柱层析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理化性质及光谱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1
《生物物理学报》1997年第4期551-555,共5页崔洋 魏建昆 沈子威 周海梦 赵南明 
攀登计划
就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分泌的毒素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一对C细胞质有专化侵染的活性有机物质ToxinI,通过对ToxinI的紫外,红外及质子核磁共振等的测定,确定了ToxinI的一些光谱结构特征,推测其为一种新化合物。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 C小种 毒素 结构特征 
玉米C群不同亚群雄性不育胞质对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C小种侵染的病理反应研究被引量:5
《玉米科学》1995年第4期62-67,共6页李大良 陈伟程 罗福和 季良越 刘克明 苏海 马春红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以10套同核异质(N、C、Rb、ES)品系及Cms-C胞质背景的3个杂交种(F1)为试材.对田间观测的4个病理指标的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除乳熟期病情指数外,其余3个病理指标的结果显示出C小种对C群CI亚群雄性不...
关键词:玉米 小斑病菌 C小种 三系配套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植物病理反应被引量:17
《植物病理学报》1991年第3期187-191,共5页崔洋 刘克明 魏建昆 张为国 欧阳光察 
魏建昆等证实在中国存在玉米小斑病C小种[1]。本文通过凝胶柱层析(Sephadex G-25)和硅胶层析(Silica gel)将C毒素(HMC-toxin)分为四种亚毒素,毒素Ⅰ和毒素Ⅲ(占全部毒素管数的75%)主要侵染T、C、S、N四种同核异质玉米中的C胞质叶片,使...
关键词:玉米 毒素 小斑病菌 C小种 毒素 
玉米C群不同亚群雄性不育细胞质对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侵染的反应被引量:24
《中国农业科学》1991年第4期58-60,共3页刘克明 苏海 崔洋 马春红 陈伟程 李大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通过4年的田间与室内试验,证实玉米C群中的(CI亚群(cms-C)对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专化感病,而CⅡ亚群(cms-RB)和CⅢ亚群(cms-ES)则不严重感病。这表明(CⅡ和CⅢ两个亚群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关键词:玉米 小斑病菌 C小种 三系配套 
细胞水平抗玉米小斑病C小种的Cms-C玉米突变体选择被引量:1
《中国农学通报》1989年第4期11-13,共3页梁根庆 戴景瑞 谢友菊 
用Cms-C综31×齐31,Cms-C综3×齐31,Cms-CAyx187y-1×齐31的玉米(Zeamays L.)幼胚所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继代繁殖后转移到含有玉米小斑病(Helminthosporium maydis)C小种毒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并进行突变体选择。现已获得了大量的抗病突变...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 Cms-C 突变体 愈伤组织 选择培养基 幼胚 雄性不育系 抗病性鉴定 继代 组织培养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